月份怎么算生肖?

房朔房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农历月份不计算在生肖中,因为农历是阴阳历,即平年12个月,354或355天,其中有闰月的年份13个月;而阴历一年只有353/354天,比阳历短一天。 每年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的朔(新月)出现在春季,故称“春节”,这个节日实际是在立春这一天。第二个月“二月”的朔月发生在春季,所以也称“春月”,如此等等。 按古人说法,每十二年作为一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三个年号。

第一阶段“初一至初三”为“寅月”,对应“甲寅年”,“乙卯月”;

第二阶段“初四至初六”为“卯月”,对应“丙辰年”,“丁巳月”;

第三阶段“初七至初九”为“辰月”,对应“戊午年”,“己未月”;

第四阶段“初十至十二”为“巳月”,对应“庚申年”,“辛酉月”。 周而复始,循环不停。 在这一周期内,每一个阶段的头一个月叫做“孟某月”,后面两个月叫“仲某月”、“季某月”。 “孟春”“仲夏”“季秋”好理解,“孟冬”“仲冬”“季冬”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古人把一个季节分成三段,每段一个月,共三个月。以冬季为例,“立冬”到“小寒”为第一段,“小寒”到“大寒”为第二段,“大寒”到“立春”为第三段。每年的第一个月为“孟冬”,第二个月为“仲冬”,最后一个月为“季冬”。

至于每个节气中的每月如何划分,古人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我们现在的农历月是以满月(望夜)定义的,而在古代可能不是这样。有学者认为,古时农历月可能以朔夜(初七、初八)定义为“上弦月”,以望夜(十五、十六)定义为“满月”,以晦夜(二十三、二十四)定义为“下弦月”。这样每个月就有上、中、下这三个部分了。至于每个部分多长时间,不同朝代不一样。

有的朝代,比如金代,把每个月分成六等份,每一等份各占五天。这样一来,每个月就分成六节,每节各有一天代表月亮圆缺,如“上弦二日,月满一夕;下弦四日,月亏三昏”。(《金史·志第四》) 不过,这种以月相变化定月份的体系,到清代已经不存在了。

何彩英何彩英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排序,子鼠亥猪相冲,而子时属夜,亥时属昼,夜昼相冲。子鼠午马相害,而午时亦属昼,子时亦属夜,夜昼相害。子鼠与寅虎、辰龙、戌狗为六合。地支子水,因此与水相合的申、巳亦合。子水阴,申金阳,故子鼠申猴为半合。巳火阳,因此子鼠巳蛇为半合。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每次出现的时间,以及得到广泛的信仰和传承。生肖生肖在记录生活、表达观念的同时,成为具有文化传承意味的中国符号。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