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生肖指什么生肖?
所谓“野兽”是指虎、豹、狼、蛇等动物,在十二地支中其对应关系分别是寅虎、午马、戌狗、巳蛇。因此所谓的“野兽”也称为“四兽”或“四足兽”。 古人将夜晚分成五个段,每段被称为一个时辰,从晚上19点到21点,由亥时过渡至子时,其中19点至21点这个时间段,被命名为“人定”,意思就是人们该休息了。
那么按照这样的划分法,一天当中其实存在六个时间点,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而这与十二生肖的分布正好对应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其中在“人定”这个时间点,对应的正是“寅”,所以又叫“寅时”;而在“寅”所处的时段,正好处在“甲”的开始,也就是说这时的属相是“虎”。以此类推,在“丑”“寅”“卯”“辰”等时间,相对应的属相依次是“牛”“虎”“兔”“龙”。
当然以上只是对十二生肖最简单的解读,如果要深究的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从星象方面来看,古人将夜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并将它们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叫做一“宫”。根据五行理论,不同宫之间存在的差异是被赋予特定的属性。其中第七宫为“奎木狼”所在位置,第六宫为“娄金狗”的位置,第五宫为“胃土雉”,第四宫为“昴日鸡”,第三宫为“毕月乌”。第二宫为“觜火猴”,第一宫为“参水猿”。 从这里可以发现,在第十二宫中恰好是“斗”,而第六宫是“娄”,且“胃”处于中间位置。 “斗”也就是“南斗”,与“北斗”相对应,合称“南斗九星”。而“胃”位于中间,刚好和“脾”对应,二者共同组成了“太阴”。至于“娄”则属于“天枢”之次,与“天机”一起构成了“二机”。
第二是从古代干支纪年法的角度进行解析。众所周知,天干地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用来计算年龄,而且十分准确。这是因为十干配五方,五德,五脏以及五官都有对应的关系,而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地支既能表示年份,也能表示月份,甚至能表示日期。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每一位置都具有确定的含义。
以甲子年为例,其中的“子”代表了北方,也是冬季的开始,“甲”则是大树。而到了乙丑年,其中的“丑”代表牛,“乙”代表花草树木。如果采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来描述四季的变化,那是一目了然的。 春季:甲乙寅卯(发) 夏季:丙丁己午(盛) 秋季:庚辛申酉(收) 冬季:壬癸亥子(藏) 每年立春之日太阳位于赤道之上,春分之时昼夜平分,立夏之后太阳开始向北移动,进入“盛阳”阶段,而立秋之后阳光开始收敛,霜降时节达到“阴阳平衡”状态,冬至之日阳光完全入地,开始“阴盛阳微”,直到次年春分再次恢复平衡。
第三是从古代节气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古代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个区间,每个区间称为“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其中每个节气的日期都是固定的,如惊蛰是农历二月节后十五天,谷雨是三月节后十八天,立冬是十月节后十八天等。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节气都相应存在着两种动物,并分别对应着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如在惊蛰这天,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因而“惊蛰”对应的是“春雷惊百虫”的“雷犬”,而阴气逐渐消散,天气变暖,“桃始华”(桃花),故“桃花”又被称为“桃花犬”;而谷雨前后,“萍始生(浮萍)”,“牡丹花”开放,故而“牡丹”又被称作“牡丹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