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秋去冬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收藏之时。在自然界中,阳气渐退,阴气上升,草木凋零,金风萧瑟。此时自然界的阴阳之气与人体的阳气变化相关联。所以,秋季养生要顺应时令,收敛阳气,以调养人体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养生的关键点是要掌握天人合一的规律。《黄帝内经》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就是要我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和于术数”中的“术”指的是方法、策略的意思,“数”指的是度数、节奏的意思。这里说的是要学会掌握阴阳变化的规律和时机并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运用。例如,春夏季节气候暖和,是万物生长旺盛的时期,我们就需要懂得顺其自然,让阳气释放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到了秋冬季节,气候转冷,我们需要懂得收敛能量,为来年生长蓄积力量。
从节气上看,立秋为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将要来临。此时节,气温逐渐下降,由热转凉。自然界的变化会影响人体机能,人们也应适时调整日常起居。早睡晚起可顺应自然界闭藏之势,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增加户外活动可提高耐寒能力,增强抵抗力,为来年阳气升发做准备。
进入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日照时间缩短,由于天地之间阴阳之气此消彼长,人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一些人在秋季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等情况,这是人体的阳气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生理反应。正如古人所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精神调养上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豁达的态度,多与人交流,多读书看报,适当参加文娱活动,这样有助于振奋精神,缓解抑郁症状。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白天阳光猛烈,紫外线强烈,早晚却凉意十足,这种温差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 另外,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人体的皮肤黏膜细胞也开始脱水,特别是老年人及患有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干咳无痰、咽喉疼痛等情况。所以在饮食上不宜过于肥厚油腻,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一些清淡润喉的食物,如雪梨、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