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相和生肖有什么区别?

万冬娅万冬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简单地说,我国的传统纪年法中,“岁首”的确定是以立春这一节气为界。立春日,阳气始生,称为“春之节”;立冬日,阳气盛,称为“冬之节”。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抵在立春节气这一天,或者前后几天,老鼠活跃、公鸡打鸣的时间有所变化(即所谓“阴阳消长”),并由此判断农耕、猎狩等活动的时机。于是,他们赋予这天特定的名称——“岁首”或“岁旦”。

由于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人们最早确定的“岁首”是孟春正月,即今天的农历正月初一。此后才出现了“元旦”“除夕”等现代概念。而十二生肖也由此而来。 这相当于阳历中的365日5.248天的周期,当农历遇到闰月时需要再额外加上一个月,每19个阴历年大约多出一天,需要置闰时,就加在二月。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观测太阳周年运动的结论。

随着二十四节气被引入公历,我们目前的公历腊月就是基于这个理论来设置的——冬至后第三个星期即为腊月,大寒节后第一个星期日为除夕,也就是农历十二月三十。 同时,根据干支纪年的原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亥猪十二种动物,也是以农历十二个月为基础,把每个月分为上旬、中旬、下旬,分别用子丑寅卯四个地支命名。这样,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鼠牙月”的第一轮第一天,也就是“子日”,然后是丑日寅日卯日……直到亥日,然后循环到“子日”。这正好对应一年十五天五时的昼夜长短变化——白天五个时辰加上夜晚五个时辰,合计为十个小时,正好是一个轮回。其中,每个季度最后一天为“谷雨”,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一个节气十五天,每个节气都有特殊的物候现象,如惊蛰“桃始华、蛰虫始振”,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等等。

占惠嘉占惠嘉优质答主

生肖是属相中的一类,十二生肖为十二属相中的十二种。生肖和属相都有十二种,属相对应地支和地支相合的十天干,而生肖只对应地支。

十二属相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属相对应地支和地支相合的十天干。子与亥合化水,子时之鼠,亥时之猪,属相为鼠猪。亥猪归海,子鼠化水。地支丑未戌相合土,丑亥相合化金,寅申相合化木,卯酉相合化金,辰配龙化土,巳配蛇化金。

十二生肖为十二属相中的十二种,十二生肖源于十二属相,是十二属相的简化体。十二生肖是十二种动物,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属相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十二生肖只用十二地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