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子代表什么生肖?
十二地支也代表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子时、丑时等等就有了具体的时间段,而且每个时间段对应不同的动物,这就是十二生肖的由来。 那么一个时辰到底对应的是什么时间呢? 古人根据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将一小时分成四个阶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每一个小时分别为“子时至午时”,这也是现在计时法的来源。
具体每个阶段对应的是哪个时辰呢? “子时”是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寅时”是凌晨3点到5点;“卯时”是凌晨5点到7点;“辰时”是上午7点到9点;“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午时”是大中午的11点到下午1点;“未时”是下午1点点到3点;“申时”是下午3点到5点;“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戌时”是下午7点到9点;“亥时”是夜晚9点到11点。
那么按照这个说法,子时就应该是现在的午夜11点到凌晨1点了。可是现在很多人在夜晚12点左右还在工作或者玩手机,这个时候应该算是子时还是丑时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古代更难回答,因为在古代没有使用时钟的概念,人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周围的事物判断时间的早晚。比如日升月落,比如鸡鸣狗叫。可现在不同了,很多人习惯性地把晚上10点和11点作为睡前的准备时间,而这时恰好是现代“子时”,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最初,看看古人是怎么确定各个时辰的。 在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纪年,用干支表示日子,而每个时辰则用“子时寅时卯时”之类的字表示。其中“子”表示的是时间概念,与现在的子时含义相同;“丑”表示的是时辰,即现在“凌晨1点到3点”的这个时段。
所以,如果按照古人的方法,在这个时间点睡觉就应该算作“丑时”了。 而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基于这种计时方法基础之上的,只不过把“丑时”换成了“亥时”罢了。可见,现在我们多睡一个小时其实并没有违背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