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生肖什么?
鼠:老鼠生性多变,喜欢挖洞居住,不与人打交道也懒得和人类协商,所以很难教化;但既然成为了六畜之一,当然也有自己的使命。《礼记·月令》中记载:“仲冬之月,蛰虫咸俯。”这里的“蛰虫”,根据郑玄注,就是指的鼠。所以冬至后,它们应该“咸俯”,即都躲起来,不再烦人。
牛:作为六畜之一,牛的主要作用是拉车、耕田,为人提供服务。《周礼·地官》中有“牛人”一职,专门管理祭祀时的公牛;而《周礼·遂人》中说到的“牛饰”,就是把公牛的毛皮染黑后做成的祭服。可见,牛在祭祀中也是重要角色。
祭祀时,为了表示对神的虔诚,祭祀者都要“秉牛角号”(手里拿着牛角并吹号),以传达上天的命令。 那么,怎么训练牛呢?《吕氏春秋》里有一篇名为《任地》的文章就讲到如何“任”牛——“执耦,履刀践之,而约之以策,穷其劳而知其数,得其数而知其功。”也就是说让牛拉着木车,在车上放置两个砧板,人在上面踩踏板,同时拿鞭子抽打,让牛记住走路的节奏,从而慢慢形成条件反射。至于每一步的距离多少,就取决于踩踏板的次数了。
虎:虽然名字里有“虎”字,但实际上人们很难真正见到野生老虎,更别说驯化它了。所以古人说的“虎”其实指的应该是“虎族群”。《礼记·曲礼下》有言,见白虎要“执帛以祠”,也就是拿着丝绸去祭祀。而《礼记·郊特牲》中提到:“乡饮大射”之后“君乃赐爵”,意思是说,君臣之间先进行饮酒吃肉的活动,然后再由君王给予官员爵位。这种活动就像猫追鱼捕猎一样,是一个模拟过程,其中“猫”扮演的是君主的角色,而“鱼”则象征百姓。整个过程中,君王都要表现得非常严肃且庄重,不能失态。
兔:据说,古罗马皇帝马略有一次偶然在野外看见一只兔子,便拔出剑来打算刺杀这只兔子,结果被兔子踢了一脚,由此获得“足杀”的别称。不过,兔子虽然娇小玲珑,但也不是好欺负的。《战国策·齐策四》中说到一个故事:齐国要攻打宋国,齐王派出使者到大司马田单那里询问作战计划,结果遇到兔子,田单命人抓住把它献给齐王,以此取笑对方,说连兔子都不敢打,还谈什么攻打宋国!
龙:众所周知,龙是一种神话动物,很难找到真实存在的证据。我们这里所说的“养龙”其实就是比喻帝王施行王道,像养育龙子龙孙那样教导民众。《易经·乾》中说“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君子以龙为喻”,意思就是品德高尚的人能够引导民众走上正确道路,就如驯龙和养龙一样。 而《易传·文言·乾》中又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也就是说,君主如果能够顺应自然,遵守天道,那他也就无须畏惧任何人。 上文中刚刚提到,龙是“神话动物”,似乎并不存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庄子·秋水》中有“顺火正而朝,见乎东方而老”,意即火神祝融领着红蛇在朝阳中跳舞,然后逐渐变老年迈。这暗示的就是龙的图腾——红色的蛇,或者说是红金龙。而西汉出土的竹简《五行大义》中也提到了“土龙”,这说明龙并非虚构之物。
只不过,这些所谓的“龙”都是图腾而已。真正的龙,其实指的是君王。正如《礼记·乐记》所言:“志之所至,黄金横于前,鸾鸟负衡,和鸣相逐。”这里的“鸾鸟荷权衡”就是形容君王言行公正,如同秤砣一般公平无私。而“龙”在这里则是用来形容君王仪容庄严,气势磅礴。 老子在《道德经》中感叹:“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实际上,这个“道”和“大”都是指事物运行的自然规律。“尊道而行,万物兴焉;遵循大道,万事皆成” 所以说,所谓“龙”其实是指自然的法则,或者说自然运行的规律。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一切事物必须遵循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