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代表什么生肖?
“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用刀割草,表示用刀切合乎规矩,本义就是公平正正义。《说文解字》中解释说 :“義,己之威仪也。”“宜”有适合、应当的意思,如“事不宜迟”;而由“宜”衍生出来的“仪”,则有合适的礼仪之意。可见,义的最初含义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言行。一个人只有当他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时,他的内心才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否则便会陷入孤独与恐惧之中。 所以,古人把那些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人视为真正的君子。《庄子·山木》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君子以义为贵。”而《礼记·檀弓下》中有句话则很好地概括了君子的品质:“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惠公因为遭受到外敌的入侵,向秦穆公请求援救,穆公派遣三千人马帮助普国抵抗外敌。战后,有人建议穆公趁晋惠公感恩之际,派兵攻灭晋国,穆公对此的回答颇有意思:臣下的军队之所以奋勇作战,是因为我认为君王您是位仁义之君啊!若知君上乃是骄奢之人,怎么会拼死效劳呢?(《史记·秦本纪》)显然,对“义”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行动也是截然相反的。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个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利益的不同。上位者需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样既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完成统治者的使命,同时也是为了使自己成为正义的化身,从而牢固地确立起自己的地位。而下位者则需要利用上位的正义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获取应有的利益。
从个人角度而言,一个人只有在懂得且能够适时运用“义”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孔子才会一再强调“义”的重要性。他说:“志士仁人,是无求生之苦,而有亡身之祸。”——《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