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贤重士代表什么生肖?
当然是“龙”,为什么是辰龙而不是寅虎、戌狗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说文》解释“龙”字:“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此处引用网络资料,侵删) 我们先来讲讲“龙”在春分的习性——上天下地。天上是什么?就是太阳和星星月亮的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入地”,而这一天正是立春之后第四十五日,也就是惊蛰前后,所以古人把这一天称作“龙抬头”,代表着阳气生发,万物始生。 再来说说“霜降而下”,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是在农历九月的末旬,而九月尾正是寒露;此时阴气越来越盛,所谓的“潜渊”就是说阳气被阴气所压制,要进入到地下或者水里。
我注意到题主说的是“秋末冬初”,那么应该就是霜降而下,小雪冬至之间,即亥月、子水月。这个时候天地之间阴阳平衡,“龙”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阶段,可以往东也可以往西,所以有“龙游四海”的说法。 那“龙”到了小寒大寒之后呢?其实它并没有完全隐没,古书上有记载:“冬,水旺,龙伏。”说的就是“龙”在小寒和大寒时节潜伏在水底的意思。当然这是古书上的说法,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当气温下降到一定温度,水结冰的时候,鱼会浮到水面呼吸,所以“龙”应该是没有机会在水底埋伏的了。
从立春到立冬,“龙”随着阳气的升发逐步向上,从泥土中、水生动物到天空,而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又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周而复始,这就是“龙”不断“进取”的象征——像征着永不停止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种按地支顺序排下去的动物,要么不具备象征意义(如鸡、羊等),要么不符合“敬贤重士”的主题——毕竟君王将相并不是以鼠相称,牛羊也没啥文化(虽然它们很勤劳),老虎也不见得就文质彬彬,兔子更不像是聪明睿智之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