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是什么生肖?
子鼠 子鼠为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支中属鼠的人天生一对。《说文》中有“子,十一月万物滋,阳气动而草木孳”的解释;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儿》一诗中也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描述。所以子鼠对应的是十一月份万物萌芽,充满生机的一个月。
丑牛 丑牛对应的是十二月,也就是腊月。关于“腊月”一词的来源,东汉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祀典》里有解释:“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焉。”也就是说腊月是新旧交替的时候,所以在饮食上也是“接气”,为新年做准备。而牛在十二生肖中居第二位,与十二地支中的丑对应的。并且“牛”和“扭”字同音,“扭转乾坤”“牛气冲天”这些词语中也含有“牛”。
寅虎 寅虎和亥猪相对应,多被用来形容在黑暗中正在潜伏的可怕野兽。关于“寅”的理解,《五行大义》中提到:“寅者,胤也。言阴阳气胤续相感,有生化之意。”而在古代的星宿体系中,“参星”被称为“白虎”,“心星”被称为“朱雀”,“奎星”被称为“青龙”,“寅字上边部分就是代表参星的弓形。
卯兔 卯兔和辰龙相合,因为兔子喜欢在凌晨出来吃草,这个时候属于卯时,也叫作“卯兔”。而“卯”字的古字形就像一根竖立的木头,《礼记·檀弓下》中说:“幼名未冠,曰子午卯酉。”这里将“午”“卯”“酉”这三个表示时辰的汉字与“子”“丑”“寅”等十个表示干支的汉字并列起来,可以看出“卯”字像是立体的木头形状。这也暗含了生肖兔的形象特征。
辰龙 辰龙来自于农历二月。《尔雅》中提到了“仲春月,旦,设鞭。”这里的“设鞭”就是用五彩丝绳或者五色纸条做成的长幡,上面写着祝福的文字;到了宋代,人们会在正月或二月的一天用青红皂白四色的纸做成穗状物,这就是“春幡”;而春幡的前身应该就是“春鞭”。另外,二月还有“如月”的别称。
巳蛇 巳蛇与阳历四月相对应。古代将四月份分成孟、季两个时间点,每年春分过后,月亮逐渐西斜,太阳升起时间也逐渐提前,到清明节气达到“平分昼夜”的状态,所以这一天称为“春分”(古时没有“秋分”一说)。清明节前一日叫做“立春”;冬至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大寒”,这两个节气都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基准点。而“立夏”则是春季的最后一天,天气逐渐温暖,万物复苏。
午马 午马和未羊对应,多在夏季三月指代,而三月又分“孟春”“仲春”“季春”三个时间点。其中,惊蛰至清明这一时间段,太阳位于黄经315度,这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仲春之月正式开始。这时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万物开始萌发。而“谷雨”正是谷雨节的简称,这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之间。
未羊 “未”是指小月的意思。农历的每一月都有大小月之分,每个月的第一日为朔,十七日为望(小月十五日为望),月末最后一天为晦。而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月节气的结尾都有一个“花絮”——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白露”之后的节气都带有“霜降”字样,说明从秋分开始就已经进入到农历九月。
申猴 申猴和壬水相对应的。在古代,“亥”代表水,“寅”代表木,“申”代表金,而木克土,土克水,所以水生木。因此“申”既是金属偏旁,又是水流偏旁。而“水”在五行之中排在第一位,所以申猴位居十二生肖首位。
酉鸡 酉鸡和辛酉相合,而辛的五行属金,酉的五行亦属金,二者均包含金的含义。而且酉鸡与十月相接,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十月的天干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王癸化木。而鸡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七位,故又称“酉狗”。
戌狗 戌狗和丑牛相对应,都在十二月里。关于十二月,古人有这样的描述“大雪初晴,岁杪静宁。夜长梦短,三盏天明。”其中的“大寒”即是今天农历末尾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意味着一年的最后一月份开始了。而“小寒”则对应着农历初一。在古汉语中,“寒”的意思是寒冷。同样,“小雪”对应“大雪”“冬至”对应“小寒”。
亥猪 亥猪对应的是冬季最后一个月——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