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指什么生肖?
“寅”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有5个字:“寅,木,老虎。” 也就是说,这个“寅”字的意思就是“老虎”,跟现在的汉字意思不同,也不是现在用于表示农历月份的“寅月”(正月)的“寅”字。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里的“寅虎”,与《康熙字典》解释的“寅”字的本义是一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用现在农历月份的“寅月”去套以前的干支纪年,是没有问题的。 但后来的十二生肖,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查了《康熙字典》中“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这几个字的解释,发现这些动物的名字都是两个字。也就是说,古人是用两个汉字去表示一种现代常用汉字中表示单一个动物的。于是我又查了表示单一个字义的常用字,发现了“午马”的“午”和“未羊”的“未”。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是“午羊”而不是“未羊”? 为什么是“午马”而不是“未马”? 按照现在农历月份和地支关系的理解,农历三月应该叫“辰月”;四月应该叫“巳月”;五月应该叫“午月”;六月应该叫“未月”……以此类推。那么为什么是“午马”而不是“未马”——五月不应该叫“未月”吗? 而“午羊”又是什么逻辑?——“午月”正是阳历六月,按阳历推算,六月应该是“未月”啊!
为什么《康熙字典》里的“午”字解释里有羊?而且,为什么“午羊”不是“未羊”?这太让人不解了。 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昨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古代的十二地支,其实相当于十二生肖的阳历十二月。
我突然明白过来——因为古代的阴历和现代的阴历不一样,现代的阴历是把月亮圆缺一次作为一个朔望月,而古代的阴历把四个节气作为三个月,把每个节气的十五天平均分成四等分,每一等分是一个“月”,一共是十二个“月”。 所以,从二十四节气看,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都有一个固定的日期。而从农历上看,每个月都有可能有“立春”“惊蛰”“清明”……这样的日子。农历的每一个“月”可能包括几个二十四节气。
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婆,她听完之后翻了一个白眼给我:“古人又不是蠢驴……” 我一时无语。对啊,古人怎么会这么蠢呢……虽然我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