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日有什么生肖?

富大泉富大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鸡日”是指什么,为什么是鸡日不是狗日也不是猪日呢?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鸡日”的意思就是“可以吃肉的日子”。在古人看来,一只鸡从出生到死亡,共需吃108粒米,因此将一个月分成3个部分,每部分108粒,称之为“一飧之粮”;然后将每一天也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108秒(一个时辰),称“一餐之功”。如此,一天24小时,就变成了9个餐。每个月按照30日计,则共有270个餐。 一餐的粮食数量如何确定呢?这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定。春天草木发芽生长,万物需要大量营养,所以这一阶段的粮食要充足;而到了夏天,人很容易发胖,因此粮食就要少一点;到了秋天气温下降,人是容易饿的,所以粮食又要多一点;而冬天寒冷,人体需要储存大量的能量以抵御严寒,粮食也就需要再多一点了。

根据上述理论,古代人就建立了自己的食饮制度——一日三餐,早晚各一餐,中餐一顿吃饱吃够(有剩余更好)。这样,一天一共才吃两顿饭而已。而在每月的九顿之中,恰好有两顿是吃肉的日子,所以称为“肉日”或“鸡日”。因为古人不吃猪肉,认为猪是贱畜,而鸡肉和鱼肉则是上等肉食。

其实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唐代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中说:“月有三旬,九日皆食,惟大小寒、大小暑、立秋、秋分、立冬、大寒六节气,不食。”就是说只有十二月中的六个节日才不吃饭,只喝水,其余时间都是一日三餐。 那么这每月6个“无餐之日”又是哪些日子呢? 小寒和大寒:“天之大寒,阴盛阳微,水冰地坼,无复生气…当此之际,惟宜静室,密户,熏炭烧汤,调息养神,切勿劳役。”意思是说在大寒期间,要整天关紧门窗,在室内生火取暖,静坐不动,连呼吸都要尽量放慢,好让肺部获得充分休息。 立春:“自此雪消风暖,花信频催,木本先荣,草根自茁,水畔青葱,堤边烟绿。”这个时候虽然气温逐渐回升,但仍然非常寒冷,所以饮食依然要注意调养脾胃,不要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 雨水:“是以浊饮浓醪,醉熏卧倒,其味虽美,使人丧气,故为凶日。”意思是说雨水节气不能喝太多酒,因为酒精过量对人体有害。 惊蛰:“蛰,伏也,动虫也。雷声振天地间,惊动蛰居昆虫,而群动渐显。”在这个节气里,应该早睡早起,多晒太阳,多吃蔬菜,少食荤腥。 春分:“仲春阳气升腾,阴盛阳微,故此时宜减辛增酸,少食葱、姜等辛味之物,多食醋、酸莓等酸味食物。”这个节气的饮食原则是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性食物。 清明:“清明,谓天地之气清新明洁。盖气清则醒,目明,体轻;景晴则气畅,汗透,体快。”“是以食方清淡,衣需简疏,房务闲散,莫劳心神,使其清清静静,自自然然,汗透体表,病从何生。”所以说清明时节必须注意身体健康,饮食上要做到清淡、简单。

谷雨:“雨生百谷,地气上升,当此之际,最宜播散,勿使淤积。”意思是说这个节气是播种的最好时机,已经发芽的种子最好别埋到土里。 立夏:“是月夏始,万物荣华,阳极气盛,湿犹未去,热势将兴,心脾受病。”意思是说立夏之后,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是湿气仍然较大,人们会感受到闷热潮湿的天气,这种气象条件最容易患病。 小满:“斗指巽位,小满气盛。阳气积于脾土,阴气凝于水谷。”意思是说小满这一天,阳气聚集在脾脏,阴气凝结在食物上,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就会导致胃气和阳气受损。 芒种:“种者,种之谓也。阴阳争,日月溢。”就是说芒种这天,白天的时间比夜晚长,温度高,最适合耕种。 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小暑:“暑者,蒸也。阴气受炙,化为热气。”意思是说暑热之气开始弥漫。 大暑:“暑者,酷热也。此时阳极气盛,阴穷阳起,水沸鱼跃,土燥草枯。” 立秋:“金气盈满,西风飒至,一叶知秋。” 处暑:“处者,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白露:“水土湿气凝结而成露。”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气凉露凝,露凝成霜。” 霜降:“阴盛阳微,水冷金寒,肃杀令行,草木黄落。” 小雪:“小雪气寒,将雪不雪,天地闭塞,天地闭塞,阳气沉蓄。” 大雪:“雪者,水气凝雪。阴盛阳微,水冻成冰。” 冬至:“冬至一阳生。” 小寒:“寒气克邪,阴极阳微。” 大寒:“严冬岁月,万类休眠,大寒水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