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不来代表什么生肖?
四零不来,指的是子时。 子时,23时至1时,正是亥子时,阴阳交接之时。 古人用“子”代表一切事物的开始! 所以《礼记·月令》上说:“孟冬行之月……其日癸亥;仲冬行之月……其日甲子;季冬行之月……其日丙子。”这“三子之日”与现在农历的腊月、正月和二月完全一致。 而“四子”则是在“三子”之后的一天——乙丑日。再往后就是丁卯等等。以“子”为起点,每隔60天就是“一甲子”了。 那么,从甲日开始,到乙丑日结束,这其中就包含了四个“子”日。因此有“甲子”、“乙丑”等等。 而“戊子”是特例,因为从“甲子”到“戊子”六个日子中包括了一个“午”(午时)。而在以前的历法中,“午”是不算在十二地支里面的。所以为了区分,人们将“甲子”到“戊子”叫做“六庚”。 当然还有其他的表达方法。比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有记载:“时宪纲,凡甲子,无子。”意思是说如果碰到甲子日没有子时的话,那么这一天就不属于甲子了,而是乙丑。可见,这种“缺子”的情况也是有固定的表示方法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编排呢? 这是因为古人把每一天分成六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这样一天就是十二个时辰,而一个时辰正好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那么每一个小时又该如何划分呢? 古人把一个小时后十五分钟分为三份,每份五分钟,分别叫做“初”、“正”、“末”——就像我们现在的半小时一样。而每一小时中的“初”和“末”各包含三个四分之一的时间段,每段含十五分钟——这是现代科学引入之前古代对时间的计量方式,非常细致。
由于古代将一天划分为二十四个小时,每一个小时又以三分之一的时间段为最小单位,所以每一个时间段就包含了40分钟。这就产生了上面的疑问——“四零时不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时间段不存在或者发生了变动。 而这种计算方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进位制”——任何一分钟出现的情况都会自动进入下一分钟,并且延续下去直到下一个时辰。所以“四零不”代表了下一分钟的开始,也就是下一个时间单元的开始,也就是说时刻在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