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肖指什么生肖?
牛! 原因如下: 1. 人们将那些勤奋踏实,兢兢业业的人誉为“老黄牛”精神; 2. “吉”是“士”下加“口”,表示有口福,而牛在农忙完后,有草料就可以,不用吃得太好; 3. 牛的耐力和负重力很强,就像军人一样,能扛起千斤重担,也能忍受长期艰苦的岁月,像战士一样英勇顽强。 在古代神话中,牛作为农耕时代的主要劳动力被奉为神灵。《庄子·列御寇》记载了轩辕黄帝战蚩尤的史事,说:“轩辕(即黄帝)行侠,剑首(即蚩尤)重青。”《山海经》亦云:“蚩尤氏闻大司马(即黄帝)之勇武,欲先发制人……”可见蚩尤是倚仗武力率先向黄帝进攻的。但最后的结果却是黄帝取得了胜利,而蚩尤战败身亡。因此后人认为黄帝之所以战胜蚩尤,主要是由于黄帝得到了玄女和力神的帮助。其实,如果我们结合黄帝、蚩尤所处的年代和他们的身份来加以分析的话,就不难发现,黄帝之所以能够最终战胜蚩尤,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他得到了牛的援助。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东出未尽,黄帝迎击之……逐上太行,获胜而还。”又据《吕氏春秋·慎势》记载,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炎帝神农之卒,以车众共伐,逐战太行,蚩尤走,奔归属邑。”这里所说的“炎帝神农之卒”和“蚩尤走,奔归属邑”,实际上就是说的炎帝的部队和蚩尤的部队。那么问题也就来了——炎帝和蚩尤都是部落的名称,为什么在这里他们却以人的称呼来代指其部落的军事力量呢?难道这中间还有什么神秘人物吗?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在炎帝和蚩尤这两个部落名前面所加的修饰语是很有趣的,炎帝是“神农”,意思是炎帝部落在神农氏的领导下;蚩尤是“作乱”,暗指蚩尤反叛,作乱。如果我们对这两个词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就会发现在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汉语词汇中,许多都是带有这种双重意义的:做某人(名词性结构),或者干某事(动词性结构)。例如:
①我去做作业。(宾语省略) ②我是你的。(定语后置) ③他为我死。(介词结构后置) ④这件事你得管。(动宾结构) ⑤我给他回个信。(动宾结构) ⑥她比我强。(比较结构)
⑦他是我父亲。(主谓结构) ⑧我爱北京。(动宾结构) ⑨你追上他了吗?(被动结构) ⑩那件事你没告诉我。(双宾结构) ⑪他没参加我的生日聚会。(主谓结构) ⑫我有好多东西要学。(复合句式)
当然,上面我们所举的例子都是现代汉语中的情况,而在上古时期,语言的情况可能会更为复杂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形容词很可能同时带有形容和描述两个功能:用来描写某个事物怎么样和形容某个人像什么样。
①他比我壮。(比较结构) ②他长得像我。(主谓结构) ③我睡得很香。(动宾结构) ④我吃饱了。(动宾结构) ⑤他讲得很好。(动宾结构) ⑥他非常热心。(副词+形容词)
⑦这件事很急。(动宾结构) ⑧她很有耐心。(副词+形容词) ⑨他可能来了。(动词可能式) ⑩谁敢反对?(疑问代词+动词)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历史问题时,有时就需要把历史事实放到当时的语境中加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