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房价还涨吗?
先放结论,2017年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牛市已经结束了,短期内(三年之内)不会出现涨幅超过10%的行情了。 影响房价上涨的因素无外乎供需两个方面:供应方面包括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需求方面主要包括人口、资金等等。 先来分析一下供求关系,供给方面,土地成本我们暂且不去分析,主要是讲讲施工成本。目前国家对于地产融资严加把控,很多开发商甚至没有新的地可拿,之前的老地除了开发可能还要背负一些债务。随着国内钢材等原材料的持续涨价,施工成本也在逐步增加,据我了解现在部分施工方的报价已经比年初增长了40%左右。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在去库存的过程中提出并实施限购限贷政策,客观上限制了一部分需求,但是长期来看这种需求终究会释放出来。
我们再来看看人口对房价影响,毕竟住房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品,而消费的决定因素就是人,尤其是年轻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15-59岁劳动力占比63.3%,相比2010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意味着同样一套房子,在20年前可以养活一个家庭,而现在则可能需要两个甚至以上。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5岁以上人群占比达到13.5%,相比2010年上升了4.6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4%时,进入老龄社会;当这个比例达到20%时,进入超老龄社会。我国目前显然已经进入这两个阶段的中间阶段——老龄社会。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势必会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父母需要更多的房产来满足养老的需求,子女需要承担更多的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增加买房的需求。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下的人口应该占80%以上才能算得上是年轻型社会,而中国当前60岁以下人口比重只有63.3%。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房地产的刚需都是有所保障的。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资金对房价的影响,众所周知,最近两年国家一直在去杠杆,特别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经高于房贷余额的三分之一,按照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达到59%,明显高于非居民部门的杠杆水平。
尽管当前房贷利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结合全国平均房价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住房支付能力仍然在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5.5%,但住房支付能力却同比下降7.8%,说明居民负债中有很大一块是用来还房贷本息,从而挤占了其他方面的消费。如果未来贷款利息支出继续占用居民的收入,并且房价维持高位,那么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只会持续下降。高杠杆下,一旦信贷收紧,风险将会集中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