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几月几日几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从立秋开始,暑去凉来,秋天渐次登场。 农谚云:“立了秋,挂锄钩”“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说明白露前后,天气渐渐转凉,农作物成熟的消息迅速传播,农民要忙活起来了。 “处暑”到来,意味着盛夏即将结束,气温逐渐下降,炎热渐消,处暑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降至20℃以下;但是由于“处暑”处于夏季与秋季交替阶段,气温有时依然较高,加之南方雨季漫长,天气往往多变,常有“处暑逢暴雨、三伏不易尽”的说法。
秋分之前,白天仍然很长,夜晚很短;从秋分当天开始,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才彻底等长。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移,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一天内出现阴阳时间各半的情况,即人们常说的“两仪分化,昼夜等长”,直到立冬,阳光才离开北极圈。
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大,降水显著减少,冷空气频繁侵袭,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降到0℃以下,空气干燥,天气晴朗,万物萧索。 寒露后,气温进一步降低,北方的霜露开始出现并增多。
小雪节气时,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已开始降雪。谚语说得好,“小雪纷纷下,大雪遥遥期”,可见雪花是小雪节气的标志。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小寒至大寒这段时间,正值腊梅开花,所谓“小寒正处二三九”,天寒地冻,腊梅却迎着寒风绽放。
立春代表农历春节的到来,也标志着寒冬腊月已经结束,暖春来临。此时,冰雪融化,草木生长,万物充满生机。
雨水前后,气温回升比较明显,但天气变化多端,时有寒潮来袭;惊蛰时节,春雷始鸣,蛰伏于地下的昆虫慢慢苏醒。
春分之后,阳光直射点位置逐渐北移,南北温差逐渐减小,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谷雨一般出现在每年4月19日至21日,此时牡丹花盛放,正所谓“谷雨三月中,牡丹破萼红”。 立夏时值阳春末景,绿野幽幽,蝉鸣阵阵。小满之后,气温升高更快,降雨也更加充沛。
芒种时期,麦穗金黄,田野里一片葱茏。夏至阴气生,阳气始衰,大自然进入一个阴盛阳微的状态。
小暑大暑期间,天气闷热潮湿,雷阵雨较多,俗话说“小暑接小暑,热得无处躲”,形容小暑天气之炎热。 立秋之后,暑气消散,秋风渐起。
白露时节气候凉爽,但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天气较冷,“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说的就是这一时节的状况。
秋分这一天,太阳位于 黄经 180°,昼夜平分,寒暑相等。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温度逐步降低。
寒露,露水已寒凉,草木枯黄。霜降以后,露水更冰冷,早晨地面会有薄薄的霜,所谓“霜降凝霜草自红,云遮暮色月朦胧”。 立冬后,日照持续缩短,地表冷却速度加快,冬季来临。
小雪时,万物潜藏,阳气内守,天气寒冷,小雪节气之后,气温明显下降,雨雪天气增加。 大雪节气下雪数量增多,“大雪封河,小雪封山”,此时黄河冰封,江南塞北天地一片苍茫。
冬至是一年里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白昼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小寒天气冷,腊梅花争艳。 大寒刚过,虎年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