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民小学怎么样?

闻人玥依闻人玥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上海福民小学的前身为《礼拜六》杂志创办的福民小学。礼拜六原为礼拜五之误。1919年2月25日《周阳报》上刊登的《福民小学欢迎大会记》中称:“余于礼拜五在育才堂开福民小学欢迎大会,到学生百二十名,教员二名。”学校创办之初,仅在礼拜六报纸上发表广告性消息。1923年起,学校正式在申报上刊登“福民小学招生启事”,告知社会正式开学。定校名为“福民业余小学”,附设“暑期学校”,“冬学馆”及“补习学校”。创办人章克标撰写《福民小学之宗旨》一文,称:“由儿童爱好读书而起,所以鼓励儿童之自主力之发长。”“以美育陶铄儿童情操,使之达到真善美之人格,为其生活之基础。”1925年学校添设初小的高年级班。1926年5月23日章克标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呈送《请定为童教育之基本校训案》,并附有《福民小学教育纲要》。1932年4月上海《现代儿童》杂志出版“福民号”专号,载文:“上海有了一所完美的小学——福民小学!《礼拜六》与章克标先生创造了这一所小学,这一所‘绝对自由’的,打破一切规范和一切成规的‘试验的’小学。”战后,福民小学一直延续到1949年。建国后,福民小学发展为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

76年前的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二个月,上海也陷入战争的混乱之中。英国人在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后,接收了大英和哈同两所贵族女校,将她们合并成上海妇女补习学校,1938年开办“上海西儿童夏校”。1939年改名为“英国女孤儿学校”(即贝恩女中前身)。美国教会根据《上海特别市社会教育实施方案》的计划,于1939年7月在公共租界开办了“美国教会小学”(今复兴中学前面现址)。日本人在上海沦陷后也办起了几所贵族学校。德国人于1939年秋,在法租界上海赛马总会附设“柏林小学”。

福民小学旧址

这些在华的外籍人员,多数出于“私塾”而办起了自己的小学。当时,国内不少的知识分子亦纷纷来沪,创办了自己的小学。租界内的外国人除办有所谓的“西式小学”外,还开展社会教育。如法国人办的工读学校,英国人办的夏校,以及一些儿童福利会、教养院、童子军等等。

这些来华的外籍人员和国内的知识分子创办的机构,大致可分三类:1、具有宗教色彩,以传播西方“新经”的教会小学;2、富有人文色彩,培养“艺术人”的贵族小学;3、宣传“科学文化”,为时局势服务的“战时小学”。

在种类繁多的小学校中,在教育的性质、内容、宗旨、方针、方法等各方面,各具不同特色。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并根据对象的差异制定各自的学制、修业年限及课程安排等。由于当时动荡的时局,这些学校除短期外,多设有长期(3—4年)班制。但是任何学校都不可避免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所学校纷纷“改朝换代”,更加上了“新政权”的痕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