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几本?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块交汇区域,横跨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水系。甘肃地貌复杂多样,有黄土高原、戈壁沙漠、绿洲、草原、冰川和峡谷,境内地形复杂,起伏悬殊,地势自西南向 northeast倾斜,高差达4000米以上。全省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光照充足、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气温日差较大,降水时空分配不均,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甘肃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可概括为:光照充足、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冬冷夏凉、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甘肃境内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都在2000~3300小时之间,最南和最北地区稍少一些。春季、冬季都是甘肃光照的丰富区,大部分地区的年日照时数都在1100~2200小时之间,其中河西走廊的西部和陇南的局部地区属于春季的日照特别丰富区,春季日照占全年的35%~50%。夏季也是甘肃大部分地区的光照丰富区,即年日照时数都在670~1400小时之间。但黄河沿岸及甘南高原的局部地区则为日照的贫缺区(年日照时数不足500小时)。甘肃的年平均气温在-4~16℃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都在-4~13℃之间,属温冷区,其中河西走廊的局部地区(即玉门、金塔、高台、临泽、武威、永昌、山丹、天祝和景泰),年平均气温在-4~5℃之间,接近寒区。甘肃的1月平均气温在-12~7℃之间,除甘南高原之外,大部分地区在-12~2℃之间,即大部分地区属严寒区,其中河西走廊、陇西南部和陇东的一部分地区寒冷异常,1月平均气温在-12~-6℃之间,几乎一年四季寒冷。甘肃的年较差在12~24℃之间,大部分地区在14~19℃之间。河西走廊和陇南文县、礼县、西和以北地区,年较差均在16℃以上,尤其是河西走廊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超过19℃,成为年较差特别大(温暖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季均突出)的地区,而甘南高原的年较差不足13℃,为年较差特别小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31.6~835.8毫米之间,其中大部分地区在200~600毫米之间,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年降水量自西南向 northeast递减,自东南向 northwest递减,降水量相差30倍。甘南高原降水量最多,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陇南及天水、礼县、秦安等地、渭河沿岸和甘州北部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成为降水丰富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河西走廊降水量最少,酒泉以西年降水量仅50毫米左右,其西北部不足35毫米,成为极端干旱地区。由于甘肃气温低,蒸发强烈,冬、春两季极其干燥,尤其在河西走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在2500毫米以上,冬、春两季蒸发量占70%~80%。
甘肃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光照充足,具有适宜于各种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小麦、玉米、糜谷、马铃薯、高粱、油菜、胡麻等作物的原始故乡和现时良种基地,是新疆、东北、华北等地诸多农作物种子更新的理想场所。其中,天水是国际著名的优质春小麦育种和繁种基地,种子质量优良,育成后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有100多个,是国内小麦品种更新速度最快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