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加十是什么生肖?
这个题目,应该是一个数学题吧,用现代的算法做的话应该是这样算式:36+10=46 那么答案就是牛了(因为丑牛为“12”,而46去掉一个“12”,剩余的就是“34”,正好是“午马”“未羊”“申猴”“酉鸡”四个地支中的两个,按阴阳五行理论,两阳合阴,二阴消阳,因此选择中间的那个,也就是属羊) 但用古代的算法就很有意思了。古人计算年龄不是按照农历年数计算的,而是以“生日”计算龄。什么叫“生日”?就是出生的日子的意思,也就是“生”的那一天。所以一个人的“生日”肯定是唯一的,而他的周岁(虚岁)却是变化的,这主要跟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口出生登记制度有关——在一个人口出生时,其“生日”自然是最明确的,但随着他后来的生育、落户等等,他的“生日”也会随之改变。
《礼记·内则》有“子生三月,父氏取名为之日;女子生二月,父母易之名。一岁则更名,二岁则改名,三岁则更姓”的记载,说明在古代,孩子一出生,父母根据生辰八字算出的五格三才如何,结合阴阳五行给娃“起名”的同时,也确定了孩子的“生日”,这跟现在的婴儿出生医学证明上的日期是完全一致的。
当然,古书上也说明了特殊情况,那就是孩子如果是在晚上生的,就按第二天上午九点钟计(《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纪年月日时法第四十九”),因为夜里属于“晦暝”,阳气不足,阴气盛,是阴阳交替的时候,这样的日子出生的人命运往往坎坷多曲折。
有了“生日”,就能算出年龄了。但这里又有问题了,因为一个人的出生年份是固定的,但如果按农历一年又一年地数下去,就会遇到闰月的情况,这时再按农历月份推算,就会出现问题。古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规定,如果遇到闰月怎么办?前面两个月算是前一个月的,后面的月是后一个月的。比如说五月闰第三个月,那么四月和六月都算作五月的,七月才是闰月。这样就不需要重新计算了。
另外,古代计算年龄还分“实岁”和“虚岁”,两者相差一岁。因为“生日”是根据农历计算的,每年农历都会有闰月,这样就导致每人的“虚岁”比“实岁”要多一岁左右,特别是在小儿难养之际。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说道自己“今年才十三岁”,可后来贾宝玉说我比你大一两岁呢,黛玉听了这话,心下暗度(估计黛玉是阴历生日),原来今年自己的虚岁已经十四了……
三六九,往外走。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各地陆续拉开了返工的复工的帷幕。有人欢喜有人愁,在众多打工者中,有一批人却被通知暂缓回城,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中的牛。因为有俗语讲,“三六九,往外走,牛怕碰南门口”。也就是说,牛在正月初三、初六、初九这三天都不能出门,否则会碰南门口,也就是会遇到官司破财之事,影响来年运势。
对于还在家中过年的牛人来说,自然也盼望着能够早日复工,他们不禁感到好奇:“三六九,往外走,牛怕碰南门口”这句俗语是从何而来,又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句农谚最初产生于北方,并不带有“牛怕碰南门口”的附加条件,它的本意是指过了三天小年、六天春节假之后,人们便要开始投入到新的辛勤劳作了。这里“九”字虽然带“久”字,但念作jiù,是“走”字的谐音,而且这里的“走”指的是“行走谋生”。所以这句话的完整意思为:“过了初三、初六、初九,就要开始准备外出寻谋生计了。”
后来,随着这句话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各地衍生了许多不同的说法。在湖南等中南地区,其说法为“三六九,向外走”,指的是农历初三四、初六、初九,外出打工的人,就可以背起行囊外出打工了。在我国的许多北方地区,例如山西、河北、陕西、辽宁等,其说法便是“三六九,往外走,牛怕碰南门口”。
牛怕碰南门口,意思即牛遇上了官司破财之事,那为什么牛在正月初三、初六、初九这三天出行会犯忌呢?这是因为“三”“六”“九”在数字排列中是连续的,而“三六九”正好与“三六加十为九,”也就是“牵牛”谐音,所以有“牵牛”之说,认为牛在这三天内出行容易“牵牛就磨”,即受拖拉之事的累,而劳累受伤后“牛”字便去掉了“力”字,也就失去了力量,易招惹是非,从而遇到不顺之事。
其次,牛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动物形象。古代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农业来实现自给自足,而牛又是农业生产耕作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有“耕地英雄”“农耕之王”的称号,人们对其有一种天然的信赖、膜拜之情,对于牛的健康状况十分关心,希望牛可以全年保持健健康康,所以就在民间产生了许多有关牛的禁忌,例如“正月初一至十七下牛头,牛易死”“二十四之前牵牛上磨,牛易死”等等,正月初三、初六、初九是连续日期,处于正月的上旬,自然也成为了牛的“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