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生肖守护神是什么?
十二生肖之中,属兔的人性格非常的温和。但就是这么一个性格温柔的人,却常常会有着“敢怒不敢言”的时候,而这样的“胆小怕事”往往会让他们的运势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要先了解生肖兔的克星都是谁?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改变才能趋吉避凶、转祸为福呢! 卯兔与戌狗相合,所以生肖狗就是属兔人命中最大的贵人;而卯兔与子鼠三合,因此属鼠的人也是属兔人命中重要的贵人之一。
和以上两位相比,生肖龙可以说是给属兔人带来好运最多的贵人了。因为地支卯辰相害,所以属龙人可以说是帮助属兔人化解灾厄的最大贵人。如果家中有属龙的好友,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们,让他们帮助你的概率更高一些哦! 除了以上三者之外,生肖兔的贵人在属相中还有很多,只不过以上几位是命中最重要的几位。所以一旦家中有了这些生肖的朋友,可要好好相处,不要伤了和气。
春秋战国时,在十二生肖动物中兔是月的守护神,她的名字叫月兔。月兔的形象在战国晚期的青铜器和墓室壁画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画像石上,月和兔的图像常常并铸:“长生明光,月中有兔”的铭文和兔、蟾月象,就反映出月与兔的关系。
东汉时,因为五行说盛行,与五行相配的是五神,月属于太阴,太阴的神兽本是蟾蜍,在五行学说影响下,月中有兔,月中有蟾蜍,两者就自然混淆,合并为一种了,《淮南子》和东汉王充的《论衡》等书,就有“羿得神药。传不欲服,贮之宫中,姮娥窃其药,径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文字记载。后来佛教传入中国,神话传说又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到了唐代,有些文献又说月兔是从国外飞上月亮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 “旧言月中有桂,有兔……而仙人谓有蟾蜍; 兼言kang,月兔,盖阴魄之精耳。《异闻录》云:月兔捣药,呼为虾蟆,乃阴中之属也。《图经》云:月兔,白兔,寿五百岁,落月药成,故有长免耳,亦谓之月精。有三足乌,阳之精也,俱从海而出,复归海中,若两气不和,变而成怪,即昼见而为祸,故《山海经》云:水兽好犯太阴成罔蔡,阳气犯盈,满日有蚀,两不和必有怪,故《黄帝占》有怪云也。按《天中记》:西南荒中出一种兽,似狸而白,名曰天狗,常食月。《史记?天官》云:其北,一星常隐,而见若坠,有虹下向月,月数犯之。《楚辞?天问》以谓‘夜光(月)何德,死则又育?厥利惟何,而顾菟在腹?’贾谊《新书》云:月,群阳之宗也;其本在地,而其象在天,魂气出焉。今言月中有兔,是以为象,非乎?”可见月兔的说法已经十分复杂和流行了。在传说中,月兔常常是被嫦娥带到月宫去的,所以“姮娥遂托身月,是为蟾蜍”,她捣成的仙药就是长生不死药,从古到今,有许多的文人吟咏、题词、作画,反映月、蟾和兔,并把这三者作为永恒、团圆、和平、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如宋代文人咏月兔诗云:“白兔轮高西半空,清光尤向此宵中。不闻天上私田地,多少妖蟆老月宫。 ”又有人作诗写道:“玉轮深下冷光浮,清逼嫦娥怯出游。捣药仙兔不胜寒,长将桂树伴淹留。”民间又说,每到中秋节时,人能听到月宫中兔儿捣药的声音,所以又有“玉杵长频捣,云娥频带声”。唐朝诗人张继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宋代的王禹称则描绘为:“乌鹊空惊动,蟾蜍讵解愁”。许多文人还赋词填曲,抒发对月宫蟾兔的无限想象和思恋之情。明代大画家罗聘画了一幅《月中桂殿》图,他在图中题词写道:“天上桂殿,月里蟾宫,仙兔不老,伴我诗翁。”
到了宋朝,月兔又有了变化,宋人将民间所供的兔神塑为男像身披征袍,手持兵器,成为武士的形象。因为宋将月中兔比作“玄阴大将”,其根据来源于《论衡》,书中说月中有兔,月中有蟾蜍,月属水,水属玄,因而称“玄阴大将”,宋时把兔视为武将,和当时人们崇拜的“关圣帝君”有密切关系,后把两者合在一起,称“关圣帝君”为“玄阴大将”。
因为月中“玉兔”是月光的化身,它不以自身的光芒来耀人眼目。而是以无私的给予来造福人群,这正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品格。所以,自宋以后,“玉兔”则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从宫廷到民间,都要在八月中秋夜,设案祭“玉兔”,所以宋朝苏颂写诗赞美兔曰:“夜月家家拜兔儿”;同时在“拜月”的时候,也都要对“玉兔”备上一盘儿新鲜蘑菇,以应和兔儿爱吃蘑菇的本性,祈禳“玉兔”带来吉祥和幸福,并求它保佑子女像小兔一样生龙活虎、茁壮成长。因为蘑菇常生在有兔粪的大地上,古代的无知人类就会把这些长出来的“小玩意儿”和兔联系在一起,认为蘑菇是兔儿拉到大地下化生的,而将蘑菇误以为是“兔儿屎”。因此,人们又将蘑菇的形象也画在兔儿上,这样,人们膜拜的“玉兔”就由原先只长绒毛的兔子,又变成一种长蘑菇斑的特殊兔子了,这种既长有绒毛又长有蘑菇的奇异之兔,后来就成了我们十二生肖的生肖兔了。
至于兔儿的本性的凶恶方面,在某些地区也有所反映,比如陕西和河南一带的农耕民族就不喜欢兔儿,他们给兔儿取了个不好听的外号叫“夜猫子”或“夜老母猪”,他们还有一句咒骂人的粗话,如果要骂谁缺德,就骂谁是“老母猪养兔儿”,将“玉兔”和老母猪联系在一起,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对“玉兔”本性的看法。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这些“夜猫子”“夜老母猪们”总是夜间出来打洞、吃庄稼、糟蹋粮食,给人们造成严重损失,把他们骂成“老母猪养兔儿”实际上反映中原农耕民族对“玉兔”本性的厌恶。
因为十二生肖中兔被选定为月、夜的“玄阴大将”,人们不能以它凶恶的本性来对待自己的儿女。为了缓和、淡化兔儿的凶恶本性,各地人们就利用剪纸、面花、布玩具、泥玩具、面塑、石刻、木刻等各种形式,给“玉兔”穿上美丽的彩衣和肚兜,为免儿加上各种饰物,给免儿扎上发辫,甚至还套上金项圈,并将其前足由凶恶的兔爪子改编为五指的小手,使凶恶的“玉兔”变成一只温顺、可爱、憨厚、善良的“玉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