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十二月是什么生肖?
农历十二月,即是腊月,是指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大寒来临,腊月结束;农历正月开始,万物复苏。 古人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生产、记录四季变化,同时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节气”对应起来,用来推算月相。而每个月的“节气”有两个“中气”和一个“节气”组成。因此可以把一个农历月分成三个部分:上节、中节、下节。其中每个部分有十天左右的时间。
以今天来说,昨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八,今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明天就是十二月了。那么这个月就叫做“子月”,简称“子”或“丑”。每个月都这样分,那么一年就有十二个“子月”,即有十二个名字。 而在古代的日历上,每个月都画有一只神兽,叫“月相图”。每个月的第一个“上节”(初一),月亮在东方升起,形状如弯弓。到月中(十五)时,月亮在南方最高,所以月相图中月亮在正中。到了每月的最后几天,月亮逐渐西落,到“下节”的最后一个日子,月亮在西方落下,呈弧形。
因为每一月的“中节”都有五天,总共十二个月,加起来就有六十天。所以每年都有三十天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错,古代便采取“闰月”的方法,即在“子月”后面加一个“月”,或者把下半年所有“未足之月”变成“闰月”。现在阳历二月只有二十九天,每年比农历少了十天,于是每隔几年就有一次“闰二月”。同理还有闰三月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闰月”只限于农历月份,不涉及朔望。所以“闰二月”的时候,仍然会有“清明”,而“闰三月”则有“谷雨”。
每年春节过后,人们在聚会时互相问候的比较多的一句话便是“你属啥呀?”这在西方人眼里可是最忌讳提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生肖纪年里,十二种动物便是十二个属相,十二生肖便是十二种动物的名称。
动物纪年的顺序究竟是怎样决定的?又为什麽会有十二属相,而不是别的数目呢?
在中国历史上,先人们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生肖纪年也顺理成章分为十二个属相,但究竟是怎麽选定的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纪年呢?这其实与动物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程度有关。有的是家畜,有的是图腾,还有些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共同繁衍生息的伙伴。
生肖纪年十二个属相对应十二个月,那究竟从每年的阴历几月份开始算起?十二个属相的排列顺序又是根据什麽来定的呢?十二生肖的起源说法不一,其中有传说,有猜测,有推论,有关于生肖文化的记载,最早是在春秋时出现的,但十二个生肖,作为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却是直到秦朝统一中国的后数年才完成。尽管如此,十二生肖的起源,仍然众说纷纭。
十二生肖之名,首见于南朝《南齐书・五行志》:永明十一年六月己丑,句容县太守幢玄议以岁在庚午,午为马,造木马,高九尺,饰以丹青,盛集群官,以马进祭酒庐陵王子卿,子卿曰:“其十二辰,子何不先自寅始?”玄议不能对。这个记载,不仅说明那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熟知,而且十二辰的地支和十二生肖相应的对照法已成为一成不变的规律。
古人根据各动物的日常活动规律和习性特征,又将十二时辰分别冠以十二属相,对应十二个时辰,应十二个月份,又是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