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19号什么生肖?
1、子鼠(农历腊月十五) 《月令七十甲子》载,“正月,建寅,日在营室,昏牵牛中,旦毕宿东”,又载,“二月,建卯,日在胃,昏昴日心,旦奎宿西”,以此推算,正月十六日黄昏之时,月亮在牛宿之中;十九日辰时,月亮行进到娄宿附近。《渊海子平》解释此星象为,“申子辰见亥,寅午戌见卯,巳酉丑见午,亥卯未见申。”也就是说正月初一子时,如果出生的孩子八字中有亥水,那么代表父母感情好并且富贵。如果有卯木,则代表孩子自身聪明且能得富贵。
2、丑牛(农历腊月十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冬至后三十日,阴气尽也,阳气完全回温,日为盛德,故曰‘大壮’。”又载,“雨水后,太阳处于寅位,昼夜平分,阴阳各半。初七、八,日月近地,晨出东方。”由此推算,大寒之日,太阳运行至坤宫·申位。正月初七或初八,月亮从东方升起,进入建寅之月。而正月十六日,月亮行至房宿附近。可见正月十三日是月亮与房宿最接近的一天。古人把月圆当作是阴晴圆缺过程的中点,把月初和月尾的半月分别称作上弦月和下弦月。所以,正月十三的上弦月是最圆的。
3、寅虎(农历腊月十七) 《渊海子平》载,“甲寅日生人,为人伶俐,面黑有采,一生性宽,子孙贤贵,十人九富。”又载,“乙亥日生人,为人温柔,重信用,举止端正,善良仁慈,常作善事,祖业无靠,六亲难靠,晚年吉祥。”正月十八日,月亮从东南方向升起,进入张月。正月二十一日,月亮与张月的距离达到最大值,也就是最圆的时刻。这一天也是元宵节。
4、卯兔(农历腊月十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又载,“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万象更新。”按农历计算,由大雪节气往后推算七天就是小寒,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子位。再推算十四天就是腊八,太阳到达丑位,此时北方天气最冷,黄河冰封,雪花纷飞。从大寒开始,太阳逐步向北移动,直至春分,才将北斗七星的斗柄移到正南。立春之前,月亮运行的轨道会多次经过赵、魏、韩三国分界之处,因此这些日子夜晚的天空会有“三星拱月”的现象发生。
5、辰龙(农历腊月十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载,“九月节,白露秋分夜,两空气转寒。”又载,“霜降之日起,阴气始凝。”由以上记载可知,白露之后,晚上九点前后月亮会从东方升高并出现在正南。霜降后五天内,月亮会在西南方运行。其中,农历十月十一日(阳历10月23日)月亮运行至西南方最高点。从此,月亮逐渐向东北方移动,直到冬至。
6、巳蛇(农历腊月二十) 按农历计算,立冬后的第二天就是小雪。小雪到来,意味着气温持续下降,开始下雪。小雪节气,太阳位于艮宫·丑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冬至后十一月中,阴气渐长,露入水中,结冰霜。”又注,“月半,太阴血晕而盛光,月如圆盘,故谓之‘圆月’。”可见,小雪这天,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个圆盘,而且非常明亮。
7、午马(农历腊月二十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暑》载,“六月节……暑气至此盛极也。”又载,“立秋前五日,土膏脉动。”由此推算,小暑节气之后的第五天,太阳位于未宫·坤位。立秋之前的五天,大地上的作物茎叶都开始充实了。芒种过后,太阳进入西宫·申位。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称“三伏”,初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炎热长达两个月。
8、未羊(农历腊月二十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水》载,“二月节……万物萌发,莫不向阳。”又录古人诗句,“云师不解落,东风吹散雨。”“一夜入梦来,东风万山绿。”由此推断,太阳在雨水当头的二月初一,早晨从东方升起,白天越来越长。从惊蛰到清明,月亮会在西方低空依次经过心、尾两个星座。
9、申猴(农历腊月二十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暑》载,“处暑,七月节。”又载,“斗指庚。阴气渐清。”八月十五日是月亮最圆的日子,也是秋季下半个月的开始。《礼记·月令》载,“仲秋之月……日高晨食。”也就是说,到了仲秋八月,早上太阳升得比正午高。秋分之后,白天和黑夜一样长,达一个月时间,直到霜降。霜降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短。
10、酉鸡(农历腊月二十五) “腊月”在古代是指十二月。现代汉语里的“腊月”特指的是农历十二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腊月的解释是,“十二月,月终,故曰‘蜡’。岁终之月,祭先啬、司命、祖先,百神之庙也。”意思是说腊月是祭祀的重要月份。冬至之后,月亮每日都早一点从东方升起,白天也越来越长。过了小寒和大寒,月亮在夜晚的出现时间逐渐提早。
11、戊狗(农历腊月二十六) 《礼记·月令》载,季冬之月,“阳气萌动。”郑玄注。“气动,犹言欲动。”王肃注,“阳生于子,欲自萌动。”冬至之后,尽管白天最短,但阳气已经开始萌动了。冬至第三日,月亮从西方上升,在西南方运行一周后的某一天,将抵达全天的最高点——正空。从冬至到春分,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都比前一天提前约50秒。
12、己猪(农历腊月二十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寒》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小寒’。”又载,“冬至后,阴极盛,阳虚微。”又载,“冬至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