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字十二生肖是什么生肖?
“贴”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说文》小篆): 这个字最初写成从尸、从示,声旁是示,所以本应读作“帖”[1](P218);汉代的隶书省笔改写作“贴”;唐代的颜真卿等所书楷书又作“貼”;明代的朱元璋所书皇明开国功臣碑林中“貼”字作“啚”“𢇃(bì)”;现代汉语字典收录此字时,据《康熙字典》引明代万历刊本《西厢记》等,以“貼”为正。
但据日本学者木下建吾考证,上述字形都是“贴”的异体,应当删除,正字法应该用“贴”[3] 。台湾省当代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亦持相同观点并进一步加以论述: “关于‘贴’字,我认为它的形音义全与‘帖’字同,只是古人混用了,不必别立一字。”“现在的人总是把‘贴’字念作‘tie'',这是不对的。古时这个字念‘te'’,因为它是从‘示’得音。《礼记·檀弓》有‘奠而后拜’,注云:‘奠,直甸反’,可见‘甸’就是‘贴’。……这个字到宋代还在通用,朱熹诗集注中即作‘贴’。元杂剧中亦然,如马致远〔夜行船〕套曲中有‘听风飘露冷灯花结’,即是‘贴’字。至于明代,‘贴’字虽然仍通用,却是非正式字体了。”——顾颉刚《中国文字学》第二篇第六章第二节
“贴”字在古文字学上其实是一个形声兼意符的字,而并非一个形符的字。其形声部分为“示”,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类别;其意符为“尸”,表“贴”之行为。“贴”字既表义又表声音,并且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由“尸”及“示”,似乎可以认为是古人造字时有意设计的。
“贴”字的这种结构显然与“忠”“中”“仲”“种”等字是不同的,这些字仅有声符,没有意符或只标志形声字中的声部,“贴”字则有其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