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喜欢秋天?
我猜是鸡 理由如下: 关于秋的成语,有秋风秋雨,还有秋风扫落叶。 关于秋收的古诗太多了吧。 秋天的景色在诗文中有代表性,代表作品比如杜牧的《赤壁》、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再说说有关立秋的事情。
古代有“立秋节”,时间大致是在立秋节气当天,或者前后几天。
宋代的时候,立秋这一天皇帝会到郊外举办祭典,规模很大。官员们要在这一天休假一天。老百姓则会在这一天拜土公。
明代时期,立秋这天皇上要亲自率朝中大臣去拜祭社稷坛(就是现在的北京中山公园)。 清朝时,立秋这天皇帝要到京城的坛庙里拜祭。 以上都是官方活动。
民间也有“晒秋”一说;而且,还有“贴秋膘”“啃秋”的说法和习俗。 说到啃秋,还有个故事—— 以前,没有冰箱,到了夏天,食物容易坏掉。所以,人们得提前准备好蔬菜之类,吃完菜剩下的根茎,留着当柴火烧。
可是一下子都吃光了,多可惜呀!所以,人们在吃剩的菜根上撒点面粉,做成煎饼,卷起来吃。因为“煎饼”与“坚饼”谐音,寓意生活坚固、财富稳固,象征来年有个好收成。 现在的人们在秋季也会有“庆丰收”“感恩大地”等仪式或庆祝活动。 这么多跟“秋”相关的内容,都在暗示着,“秋”对中国人有多重要。 而鸡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和“秋分”都出现过。 有道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另外,“白露”节气一到,阴气加重,阳气减弱。而阴气的增长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阴气过重,阳气无法抗衡,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中医历来主张“养阳避寒”。 至于原因嘛,也是很好理解的。 古人没有现代化的保暖设备,到了冬天全靠一副“棉衣棉被”过冬。可是,这样真的够保暖吗? 要知道,人体70%左右的血液是流动的,而这些血液主要是靠心脏来调控。一旦气温骤降,血管猛然收缩,流量就会加大,为了调节温度,身体必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对于本身阳气不足的人来说,这样只会“雪上加霜”——抵抗力下降,病源菌乘虚而入,疾病就发生了。 所以,古人非常看重“阴阳平衡”;而现代人,尤其要注意“养阳”。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养阳呢? 首先,注意脚部保暖。因为脚离心脏最远,供血量最差,加之脚部又有很多穴位,如果着凉受冻,很容易引发疾病。 其次,适当运动也是可以的。因为运动可以生发阳气,让人体更加适应寒冷。但是,要注意的是,切忌过度劳累,以免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