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绘是什么生肖?
脸谱,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 所谓“有华人处,必有戏,有戏处,必有脸谱”。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错。 在人类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戏剧和小说,是最容易在异地他乡引起读者或观众共鸣的文种。原因就在于它们最能直抵人心灵最深处,而最能直达人心的方式,就是借由形象的力量。 所以,在古代中国,人们总是“绘影图形”——用绘画的方式将人物的形象描绘出来,然后根据形象的描绘去塑造人物,或者根据人物的描画去认识、理解人物。这就是脸谱最早的来源。
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就有不少人像图案,这些雕像一般被称为“人像纹饰”;到了战国时代,人们在制作青铜礼器时,也经常把君王、大臣的像雕刻在上面——所谓的“刻纹铜鼎”,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而秦始皇陵墓旁边,除了大量的兵马俑外,还出现了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俑,这些陶俑的形象被研究者认为是“具有写实主义的特点”。
进入汉代之后,这种“绘影图形”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不仅在建筑上绘制神话中的各种形象,也把这些图像用在生活用的器物上。比如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绘有精美花纹的丝绸。而四川邛崃窑址,则发现了大量用于烧制花纹瓷片的小型窑炉。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用品上的图像,显然都是取自于神话或历史故事,而且都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 不过话又说回来,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要依赖于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再高超的艺术技巧也无能为力。
直到元代,出现了“杂剧”这一新的戏剧形态后,脸谱才从绘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单独的戏剧装饰艺术。这是因为元明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手工业的崛起为戏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于是,一种以“戏班”为主体、综合了歌舞、滑稽表演等多种演艺形式的综合性演出场所——“戏园子”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