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鸡是什么生肖?
“杀一儆百”的典故中,被杀死的是鸡。 为什么是公鸡而不是母鸡呢? 古代社会,社会等级秩序分明,“君臣父子”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 作为家禽的公鸡,身上集中了众多阳刚特征——高亢嘹亮的啼鸣、威风凛凛的身姿、顶天立地的志气。 在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上古信仰体系中,公鸡代表着“阳”,代表着刚健、进取与开拓的精神。 用公鸡祭祀祖先神灵是一种最尊贵的礼仪。
《周礼》中有记载,天子祭祀天地神明先王时,要杀一只雄鸡摆上祭坛;而诸侯祭祀祖先时用猪羊,没有鸡。 《礼记·曲礼下》中也有记载:“凡祭祀,共(供)宰禽(烧熟了的动物)。” 《战国策·楚策四》中也记述了荆轲刺秦前,燕太子丹等人为荆轲饯行的场景。 “丹为荆轲饯行,置酒舍宾。” 荆轲“提一囊鱼而来”,太子丹命人打开囊袋,取出其中的鱼,发现全是活蹦乱跳的雄虾。 随后,太子丹将这盆虾送给荆轲:“请用此虾,以待致命之烹。” 可见,在古人心中,公鸡的地位是相当高的,甚至和高贵神圣的凤凰一样。
当然,如果仅仅因为公鸡身上有上述优点,恐怕还不会使它成为“替罪羊”。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简子的一次祭祀。
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赵简子在祭祀完祖先后,回到正堂,刚准备入座,忽然听到堂上一个声音说:“非子为君,亡何忧?” 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公鸡正在向他“说话”。 这话很不客气,批评他不该当晋国的君主。 赵简子大怒:我爹妈还活着,我的爵位还是代理的,有什么好忧愁的! 说完,他就请人把公鸡抓起来杀了,吃了它的肉。 我认为,这里边的“话”不是本意,而是祭祀者对神灵说的祝词,类似于现代的“祷告”。
这种“鸡献祭”的仪式,在当时相当流行。 有道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赵简子的“公鸡诅咒”成了现实。 一百年后,他的后代果然发生了内乱。 这次内乱的原因很有意思,是因为一只野鸡飞到了晋国宫廷里。 晋幽公十年(公元前421年),一只野鸡突然飞到晋国君主晋幽公的宫殿里。 晋国大臣韩厥看到后,对这位领导心怀不满:“皇帝陛下呀,您怎么住在野鸡住的地方!” 说完,韩厥带着侍从离开了。 这话相当不客气,意思是皇帝的德行就像野鸡一样卑贱。 晋幽公一听,气坏了:“我爹妈还在世,我这个皇位还是代理的,你们怎么就敢侮辱我!” 于是,他下令把韩厥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