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志愿怎么填好?
作为在填报了十多年高考志愿的“前辈”,下面我以一个过来人的眼光为考生们支几招,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首先声明一点,本文说的志愿指的是普通高考的普通专科和本科批的录取志愿,不是自主招生、保送生等类型的志愿) 第一,要了解政策。 这几年各省志愿填报的政策都会有变化,考生要在填报志愿前仔细研读本省当年的招生计划、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等,特别是要清楚本省今年改革的招生政策,比如是否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填报的规则等等。 第二,要选对方案。 这个方案是指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花时间的。 一般来讲考生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先选学校还是先看专业?这涉及到志愿填报的梯度问题——如果先选学校的话,那么就要考虑该校该专业的录取原则;若是先选专业,则要思考所选的专业所属学院的情况。 我个人建议是:先选学校,后选专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专业可以先通过入学后再进行调剂,而学校是决定你今后一辈子所处圈子的重要决定之一,圈子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多重要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当然,先选学校还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可选择性强。因为一个学校的不同院系录取分数线通常会有差别,有的甚至会差几分,因此若是以学校为出发点,就能最大可能地选择到自己理想中的院校。 而若是先选专业,则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所填报的几个志愿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专业,这样未免太单调无趣;二是虽然都报了不同的专业,但是却被调剂到了其他不感兴趣的专业。 第三,选好志愿。 这里的志愿指的就是具体要报考哪个学校以及哪个专业了。 这部分的选定需要结合上面的学校和专业的方案来最后确定。
例如确定了先选学校后选专业,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个原则来筛选出一批学校名单,然后再从这一批名单中进一步确定最后的学校。同理,在确定了学校的范围内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线差等数据确定最终志愿。 这里还需要提醒考生朋友们注意一个问题:很多考生在确定了想要报考的院校及专业后,往往容易忽略该院校该专业对考生身份的限制要求。
比如有些院校的专业会对性别、身高、色觉等有严格的要求限制,这些要求虽然在招生简章中会有提及,但是往往都很细节,容易被人忽视,所以各位考生在自定志愿时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些细节,否则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