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之脉是什么?
大学校园一般由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建筑群组成,这些建筑虽各有用途,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围绕教育教学需求展开功能布 局,形成一种向心式的集中布局形态。这种形式既便于管理,又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归属感,是现代大学校区的常见形态之一。 但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校园建设规划中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如北京大学将原分散的院系行政楼集中到一块兴建北大燕园校区,清华大学将原有的学院大院改建成通途书院,中国人民大学将各学院的楼群进行重新整合等等。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扩招后原有建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高校面向未来进行的一次校园形态的创新探索——通过将不同功能的建筑分散安置以减轻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的相互干扰,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工作环境并尽可能扩大师生的户外活动空间。
但这种“去中心化”的建设理念并非完美无瑕。首先,它使得校园各个功能板块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交流变得更为复杂;其次,它增加了校园的运维成本和管理难度;最后,它的建设模式可能带来校园的密度增加,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压力。 有专家就指出,高校校园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当根据学校的办学层次、规模以及所处地域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同时他还提出,我国现阶段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基本指标严重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