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生肖是什么生肖?

卞小红卞小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十二生肖中,寅虎、辰龙、午马和未羊有着“春”的特点。 为什么是这四个呢? 寅,阳气初生,所以比喻为虎。《易经》坤卦“九四”写到:“履虎尾,待时而动”。意思是如老虎尾巴一样微细,若即若离。 辰龙,“三阳开泰”指的是“正月惊蛰”这一天,阴阳相平且阳气上升而象征“新生”的龙开始活跃起来。 所以叫辰龙。 午马,阴气出伏,马儿吃草欢奔。

未土,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又含有“月德”,表示光明充沛,万物欣欣向荣。 因此未属羊。 其他春季出生的生肖还有卯兔(阴历二月);丑牛(阴历三月春分—清明);酉鸡(四月立夏—小满)。 那么春夏又是怎么界定的呢? 我查阅了明代学者徐献忠著述的《四时本草》。该书以月份划分四季,以节气划分一日之四时,认为“春时早发,夏时下栽,秋时将盈,冬时收敛”。

由此推测:立春——立夏前为春季,小满——立秋为夏季,立秋——立冬为秋季,立冬——立春为冬季,如此循环往复。所以春夏应该是指立春到立夏这段时间,也就是农历正月至三月。 而关于“一阳升腾”所对应的时间观点各不相同,比较主流的是《说文解字》的观点,即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也有认为是在大寒或立春的。

从时间角度看,春夏属于春季无疑。但为什么是寅虎、辰龙、午马与未羊呢?我认为是因为这四个地支都含有“阳”的意思。其中寅中含有甲木、戊土、丙火,丙火为阳,且寅中丙火相当于天上太阳中的“夏至”一候“鹿角解”时充满生机而又柔和的力量;辰中含乙木、癸水、戊土,癸水为阴,代表着充满生命力的萌芽状态;午中火气最旺,虽含有阴支,但有阳支戊土阻挡,故含阳性的活力;未中是乙木有丙火,阴中有阳,好比“夏至”二候“蝉始鸣”时清新明快的气息。

其余春生生肖的月日时参考: 【月】正月(寅月):初一至初三丁亥日,初四至初六己丑日,十四日至十六日乙巳日。 正月十五前后3天为“上元”,正月廿三21时至23时之间为“中元”,二月十一9时至11时之间为“下元”。

【日】正月初八日至十五日丙寅日,正月二十一日辛未日,二月十三甲子日。 【时】子时(夜11时至凌晨1时),寅时(凌晨3时至5时),卯时(上午5时至7时)。

仲孙子浩仲孙子浩优质答主

生肖,又叫属相,中国十二生肖指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兽像由来颇多。一是图腾起源说,相传华夏民族始祖“黄帝联合了12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图腾崇拜物 ”。一是象形说,“在甲骨中,十二生肖都已出现,当时主要用于纪年 ”。而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配属则是在汉代才开始的 。十二生肖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先民基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早期的天文学知识,经过至少2000多年的演化过程才形成的。在世界历史上,这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动物最多,认识动物最早的国家之一。仅甲骨文中,就有80%以上是我国的现行种,可见当时我国所观察的动物已大体上包括了现代的种类。春秋战国时期,不但对动物的系统形态和习性特征等已研究的十分细致,而且对一些动物的利用价值,如药用、食用、皮毛和制革等也有认识。《诗经》、《论语》等典籍中,已对禽、兽、鱼、虫、畜等作了很好的考察和记载。

生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奇观、怪才、绝活和绝学。生肖文化是集数千年中华文史哲及科技文化的结晶和融合,是东方智慧、经验和理论的综合体和大文化。生肖文化是国人最熟知的具有悠久传统和深邃内涵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代表,是根深埋在国人心里的文化,是国人认同感最强的文化。因此,生肖文化必然是世界东方学和中国学、比较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国粹文化之一。

生肖纪年的起源问题,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生肖纪年是以动物纪年,这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生肖文化是关于十二生肖(或称属相)的传说、故事、习俗和观念等等的总称。对这一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生肖文化产生于图腾崇拜,有的则认为它来源于伊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