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件怎么做?
“学然后知不足,教后而后知困。”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曾设计过好几个不同类型的数学课题,并不断地进行尝试与反思。这些年来,自己始终在一种不断的学习与探索的状态中,在研究课题实践中,我也真正领悟到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深奥,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对教学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并且勇于把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付诸于实践,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就会大有希望。下面,我就借着这次机会,把自己在教学研究中做过的其中一个科研课题的过程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在2011年所担任的年级是高年级,所带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有非常喜欢数学的,但也有十分厌倦数学的。而我自己由于是刚接这个班不久,对班级多数学生的情况也不是非常的了解。在刚开始的几个月里,我的工作是在全面了解班级情况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的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在备课方面,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力求讲得少而精,注重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发现。当时我自己确定的课题是《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中的有效实施》。
一、提出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态度,纠正学习动机,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研究,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会这样?
二、研究猜想
合理合作、主动学习能改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动脑、勤于思考,而且有利于培养合作能力、探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观察
要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功,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点进行:
1、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要求解决,尝试理解他人的想法。合作学习前,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后,学生试着理解别人的想法,并交流理解的情况。
2、学生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有不同意见时主动地进行辩论。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思想,互相解释自己的想法,达到沟通。
4、每一个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四、小结提升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确立、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提高、自觉学习动力的形成,以及学习方法的自主生成,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而且,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