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属什么生肖2017年?
农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独创的以阴阳五行属性来纪年的方法,也被称为干支纪年法。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祖先对自然的崇拜与万物有灵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源头。在汉代以前人们主要依据农历来计算日历日期,而到了汉代以后,人们既用阴历计时,也用阳历计算月份。从南北朝开始,人们用农历计算月份的同时还赋予每一个月以天干地支之名,并沿用至今。
所以公历每月的月份名称,都是来自古代的十二时辰制。即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一个时辰,合现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分上、下两个时辰,每个时辰各占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zǐ)时,23时至1时。
丑(chǒu)时,1时至3时。
寅(yín)时,3时至5时。
卯(mǎo)时,5时至7时。
辰(chén)时,7时至9时。
巳(sì)时,9时至11时。
午(wǔ)时,11时至13时。
未(wèi)时,13时至15时。
申(shēn)时,15时至17时。
酉(yǒu)时,17时至19时。
戌(xū)时,19时至21时。
亥(hào)时,21时至23时。
24节气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通过对太阳周年运动规律的研究,发现的气候变化规律。由于我国处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倾斜位置上,因此不同季节的地气温度和天气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冬至当天白昼最短,此后白天渐长;过了惊蛰,大地渐渐苏醒,气温回升,春雨绵绵;到清明时节,阳气升腾,霜雪不再;谷雨过后,春潮澎湃,万物竞发;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天地间充满了蓬勃的生机;立秋之后,金风送爽,雁鸣长空;霜降后,草木黄落,蜇虫咸居;立冬之后,水冰地冻,万物不容;小寒和大寒期间,天寒地冻,万物不生…… 如此周期反复,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征。古人根据二十四节气这一科学发现创造了农历,也构建了如今我们使用的农历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