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鸡引鸣什么生肖?
“百鸡”和“鸣”应该分开理解,“百鸡”是数量,“鸣”是行为、结果。 所以这个问题等于问十个鸡蛋同时打碎是什么动物,答案是鸡。为什么是鸡不是其他动物呢?因为其他动物不会下蛋,所以不可能有十只蛋同时打碎的现象。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是数词“一”“二”“三”……与名词“鸡”“鸭”“鹅”……的交叉现象,也就是量词与被修饰的词之间相互搭配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普遍,如“三心二意”“五光十色”“六亲不认”“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万火急”等等都是常见固定短语。
对于这个问题,古汉语中有个专有名词——“复词隔句”,用来指一类具有这种特点的文言句法现象。现代语法书则没有专门提及,而是把这类短语归入“固定短语”类,统一称之为“固定结构”。可见,这些短语中的数词与名司的搭配都不是固定的,是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这和我们现在用数字符号表示小数时的情况是一样的,如8.5中的“5”,1/3中的“1”,二分之一中的“2”等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说“五十只鸭子同放一声”或“一百头牛共叫一下”呢?这是因为在现代汉语中,数词除了表示计量以外,还具有另一重要功能——表示次序。当数词处于动词、形容词等能带宾语的词之后时,往往起限定作用,相当于一个定语,说明这个动作发生的时间、范围等情况,这时它所修饰的词就叫做“数词后置宾语”。我们可以把带有数词前置的动词看做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表示的就是一种动作或状态持续的时间长度(时间)或者次数(频率)。
既然频率是可以变化的,那么每次出现的动物当然也是不同的了。至于为什么要选择鸡作为例句,是因为鸡的叫声很像“咕—咯咯!”所以一只母鸡下了一个蛋后“咕咯咯”地叫几声是很常见的事,而像八哥、鹦鹉学人说话那样重复几句也是常见的。百鸡齐鸣其实是形容热闹场面或事情发生的频繁程度的生动短语。 另外,这个问题还隐含着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是“百鸡同呜”,那声音岂不是要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