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是什么生肖?
1、“缸”字在生肖里的释义为“虫”,《说文》里有“缸,虫也。象形。”段玉裁注中说:“今人谓畜蚕者曰养‘虫’。古人所谓‘虫’,即今之谓‘蚕’。故许书曰‘缸蚕’,凡言‘缸’皆言‘蚕'。……”可见,这个字的本义指的是蚕。而生肖中的“子鼠”、“丑牛”等等,都是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十二生肖动物,那么“寅虎”对应的又是什么呢?原来,在《尔雅·释兽》中有“狸似獾,肥壮,名曰‘寅’。”郭璞注中道:“今猫属之类,短尾豹纹,色如橘黄。北地寒多白毛,口边有髯。”“寅”的原指的就是现在常见的猫咪,而在古代,“寅”其实也有一个别名叫做“大虫”,比如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中就有“大虫”的称呼,这里面的“大虫”其实就是现在的“老虎”。
2、再说“肖”字,本意是指“像”,引申指“仿制得栩栩如生”等意思。由“肖”的本义引申出来的解释是:相似、相同、类似的意思时,则常用谐音字“萧”替换。比如“萧萧梧叶送寒声”一句中的“萧萧”就是“潇潇洒洒”的意思;李白诗《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的“萧萧”则是“潇潇”。而十二生肖中的“肖(xiāo)”字,也是取意于“小”和“像”,表达的是像小孩子一样的温顺可爱,而十二生肖中只有它一个属于哺乳动物,其他十一个都属于昆虫类,所以“肖(xiào) ”字从“小"从“象”,表示“小象”。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集多种动物的形象于一体的,包括蛇、鳄、蜥蜴、鱼、虎、鹿、马等多种形象。龙的形象特征,最突出的是蛇身,有爪子,有角和须等,这些在中国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代的玉龙或陶 龙身上,都可以找到实物依据。
蛇在中国分布甚广,而且几乎遍布于各地。据动物学专家推测,远古时代在中国北方还生活着一种足有碗口那么粗、长达3米以上的巨蟒,人们时常可以遇到。如在龙山文化的山东诸城相家庄遗址中,就发现过1.3米长的蛇骨。在古代,这种蛇是有一定威慑力的。
龙的爪子。据动物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考证认为:一般四趾爪,可能是从鳄类等两栖爬行类动物演变而成的。五趾爪则可能从陆地上常见的熊、虎、豹甚至鸟类等动物中演变出来。
龙的角。《尔雅翼》中说:“鹿头马脑,龙角龟尾,蛇躯鱼肋。”这说明在古人的心目中,龙是牛、鹿、龟、马、鱼、蛇和鸟、狮等动物中各部件组合而来的。其角可能是牛角、鹿角等。
龙的须。可能是胡须动物,如熊、鼠的须演化而来的。
龙头的形状。可能是鳄鱼。因为鳄鱼在河里,既能以静制动,又能以动制静。此外鳄鱼的头型、甲型和爪型,与龙也是有点相似之处的,故在古代龙的造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很像鳄鱼的。
龙的鳞片和尾部。可能是鱼类。因为鱼和蛇、鳄一样,也生活于水中。而且在古代,人们在水里见到的大型动物莫过于鳄和鱼了。故龙的尾部和鳞片都是很像鱼的。但总的来说,蛇在中国古代应该说在龙的构造中是占主导地位的,称其为“蛇神”也许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