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九是什么生肖?
“过九”不是指的某个生肖,而是一个泛指性语句。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过了腊月就是正月初一了(即春节)”。 这里把农历十二月比做一个“桥”,而把正月比作“船”——船在桥上走。这个“桥”指的是冬至这一天,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多,温度逐渐回升,大地回春。而“船”是春节元宵节期间,从除夕开始,家家户户挂灯笼、放鞭炮,热闹非凡,这些节日正好是在正月里。因此可以说,过了腊月就是正月了——正如船过了桥就是河岸、大地回春一样自然。 所以问题就变成“为什么过了十二就是正月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我国的传统计算农历日期的方法是“朔望月”,而“朔望月”本身就是一个“有盈有亏”的周期变化过程。
什么是“朔望月”呢?它特指月球公转轨道和太阳公转轨道之间的关系。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使得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我们称之为“朔”,此时月球“暗面”背向地球的一面完全被黑暗笼罩;反之,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并且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我们称作“望”,此时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 “朔”“望”交替出现,周而复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大约等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两圈的时间,也就是说,当月球完成一次“朔”到“望”再到“朔”的过程,相当于地球完成了两次公转。为此,每年农历一月一日的“朔”,也就是从冬至开始数起的第一个“朔”,往往发生在公历的一月三十一日或二月一日。随着月球绕地球运转,每次“朔”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但总是靠近太阳一侧。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朔”都出现在同一天的晚些时候,那么在它们之后的第二天恰好为元旦佳节!这正符合上述“过了腊月就是正月”的自然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来计算年份。这种计年方法的特点是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以“甲子”开端,每周期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朔”出现的日期作为该周期的开始。在这种计年方式之下,每逢新一年到来之际,正好是新月份的开端。当然这也导致了每年的第一天并非都是公历的新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