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牲是什么生肖?

潘德强潘德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什么是“四相”、“四煞”和“四生”? 所谓“四相”,是指古时在大典上所使用的四个祭祀用的祭品,用现在的话来表述,就是“荤菜”; “四煞”,与“四相”的含义大致相同,不过此处的“四煞”指的是菜肴,而不是可供烧烤的肉类; “四生”则特指可供烤炙的肉类。 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资格享用全猪、全羊和大块猪肉,其他王公大臣都要避开这些“正肉”,只能吃已经制作好的熟肉或做熟了的菜肴。所以古书上说“天子食太牢(即全猪),诸侯食羊(即大块羊肉),卿大夫食豕(即煮熟的大块猪肉)”,又说“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候之豆十有六,卿大夫之豆八”,这都说明古人对饮食十分讲究等级。

为了表示对先人的敬重和对祖先神灵的敬仰,他们只能在祭祀时才能杀牲取肉食用,平时是不能随便吃的。《礼记·曲礼》上有明确规定:“凡祭祀,共其酱醋,尝饮庶人爵。”这里的“庶人爵”就是用酒泡着的熟食,也就是“酱”。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古人的这些做法,未免觉得过于迂腐,但在当时确是一种文明和礼仪的体现。

2.什么是“五腥三厌”? 和“四相”“四煞”“四生”一样,“五腥三厌”也是由古人发明并使用的动物性食材,不过它们可不是同一个概念。 “五腥”很容易理解,就是指五种带有腥味儿的食材:鱼、肉、虾、蟹、贝壳。 而“三厌”则比较有争议,一般认为它是“雁、狗、龟”,但也有观点认为是“鸭、狗、龟”,甚至还有观点认为它是“鸡、狗、鹅”,等等。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三厌”不是固定出现在哪道菜里,而是随皇帝心情而变化。如《周礼》中就有规定:“燕食,有熊蹯、兔罝,羹葵菹、兔醢。”注云:“熊蹯,熊去掌也。”也就是说,在周代宫庭里,皇帝偶尔也有吃熊掌的时候。又注云:“兔罝,兔走野路子,取其兔耳可簪。”这里所谓的“兔罝”其实就是“野生的兔子”。再如《礼记·檀弓下》中有“君自杀牲,大夫烹”的说法,可见当时天子、诸侯、大夫们是各有“三厌”的。 当然,不论“三厌”具体是什么,它肯定是代表着一种地位或者等级的符号。

总之,无论是“四相”“四煞”还是“五腥三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古代只有贵族或皇帝才有资格享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