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兔是什么生肖?
我是来看答案的,不是来听你讲故事的!(请文明用语) 这个问题很诡异啊,从有汉字开始,到发明属相的时候(据说是东汉时期),就未出现过“形”这个字,而且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1],“形”是个会意字,其含义也是“人的身体或器官的外在表现”。那这个“形兔”的意思就是——看不见兔子,即“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比喻空想不能实现愿望。 所以我觉得问题应该这样问:《礼记·檀弓》中有“有兔斯首,燔之炙之”一句,其中的“兔”怎么解释? 为什么要这样改题目呢?因为看到很多答案都引用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蝜蝂传》,文中提到“兔走狐逃”,显然这是一个借代句,“兔”代指“鼹鼠”这种动物;而且原文中的“兔”前面已经有所提示——“腹满肠肥”,这里“兔”的意思其实已经明确——肥胖的鼹鼠。 如果把题目改成上面那样的,那么回答就干净太多了,直接引用古代文献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这样改题目是有问题的,因为“形”这个词在古代是存在的。
比如《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形方”的记载“车辕之方也曰轮,圆曰辁。”这句话意思说是给车子做底盘,如果做成方的叫“形方(轮)”,做成圆的叫“形曲(辁)”。这里的“形方”和“状”意思相同。 同样,《孟子·尽心下》中也有言“君子远庖厨,非恶知其详也,恐伤厥心,不如掩而弗观也,是谓远庖厨也。”其中“远庖厨”的“远”也是一个表示“距离”的词——同“远近”的“远”,与现在用法一样。所以这句话意思是“君子不去看剁肉、杀猪,并不是(因为)他讨厌知道这些细节,而是怕看到这些场景会伤害他的善心……这就是所谓的‘远离杀场’”。
由上可见,至少在秦代之前,“形”字的意思是清楚的——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那么,为什么后来“形”字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我想这是因为汉语的“形旁”系统变化了。古人造字时用“形旁”标注字的类别,如果字的结构改变,“形旁”也就变成了“形字”——就像英语的单词变成过去式需要加ed一样。 “形旁”系统的变化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但是这种情况在古文字学中叫做“形声字”,它们往往发音类似,意义相近。由于“形声字”占近代汉语文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人们习惯于用音近词义通假的方法翻译它们。
问题是这种翻译方法并不可靠,特别是那些带有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它们的字形常常误导人们用通假的方式翻译它们,结果导致了歧义。 我举一个例子看看这种情况:宋代朱熹注解《论语·述而》中“子畏于匡”时,引用汉代儒家专家张仲景的话解释“畏”字说“孔子自言怯懦,此乃惧色所见。”又解释“子曰‘文王既没’,言文王之德及后世。”——这里“形”字的两处用法,明显都是表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所以不能理解为“幻想”(第二种用法)“想象”(第一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