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扎属什么生肖?
“哪扎”,读音nǎi zhā ,指人死后没有举行葬礼而随便埋掉的人。亦作“纳扎”、“乃匝”。《仪礼·士丧礼》有记载:“既殡,洗柩,纳棺。”郑玄注曰:“纳者,谓纳之于棺。”孙诒让疏:“此虽云‘纳’,实当云‘窆’……盖棺木入圹,乃谓之‘窆’;自棺中出至圹前,则谓之‘纳’。”所谓“纳扎”是指将死者遗体放入棺木之中;而“哪扎”则是把棺木放入墓穴之内。二者均含有埋葬的意思。 但如果死者是意外死亡、暴亡或病死而非自杀的,那么就要举办葬礼了(尽管可能相当简单),这样的死者就被称作“没扎”。用现代词汇来说明这些古代礼仪的含义,可表述为:
1.殡葬:人死后送葬并安葬。
2. 发引:古时出殡前一天,由孝子领着灵柩在街上缓缓游行,表示向墓地进发。现多数地区已不兴这一习俗。
3. 接三:即“移棺”,把灵柩从灵棚放到停尸的床上。
4. 送三:以礼相送灵柩,送到墓地。
5. 奠酒:在灵柩前供上茶酒等物,由孝子跪拜后,由奠者(通常为主祭者)向灵柩致敬。
6. 烧钱粮:旧俗于丧葬期间雇人代死者“做生意”(挣钱),以表示死者的财富。一般由两个身穿黑衣的助手,一个扮作店主,一个扮作顾客。双方争执,最后由主祭者调停,并给店主“报酬”——烧几张纸钱。
7. 做七:每七天做一次祭祀,做满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可见,能否举办葬礼以及如何举办葬礼,取决于死者的死因,这是由礼制规定的。违反礼制办葬礼是要受到社会谴责的。《礼记·檀弓下》:“君子既殡,哀不够;既葬,哀徐歇。”孔颖达疏:“言既殡之后,其君之哀不及既葬之前矣;言渐渐衰歇也。”意思是说,国君们尽管在棺木未出前的悲痛足以表达哀思,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悲恸是渐渐减弱、消失的。所以,“哪扎”是符合礼制的,是可以的;而“没扎”是不合礼制的,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