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校为什么强调学生穿校服?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而非只看重学业成绩的机器。因此,着装要求则是对学生的仪表、礼仪、生活态度、群体意识等各方面的教育,统一校服是这种教育思想的折射。
首先,学生着装的整洁问题,是对学生生活态度的一种关心和要求,而着装的统一问题,则是对学生群体意识的一种教育和培养。学校是个体融入社会环境的初始阶段,从这个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群体意识方面的教育,并逐渐将群体意识带入生活和学习之中,有利于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对于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有著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学生是未成年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旺盛期,是性意识开始觉醒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在衣着打扮上表现得越来越“有个性”,这一方面体现了他们自我意识的萌芽和成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着装来吸引同龄人的注意,甚至是为了得到异性的认同。此外,社会环境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使人产生攀比心理的因素,例如,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购买名牌衣物,还有个别学生存在过于标新立异的审美取向。如果对于学生的着装不加以限制和引导,很多学生出于自我表现或从众心理也会追求服饰的时尚、奇特,甚至一些学生会追求超短裤、无扣衫等轻佻露骨的服装,这就很容易让青少年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虚荣、攀比、浮躁的心态,有的甚至可能引发偷盗等违法行为。
第三、统一校服能够避免学生之间的过分攀比,减少学生消费观上的两极分化,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同时统一着装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对未成年人保护性教育的举措,从学生源中分离出社会人,这从其他方面也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校园安全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