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逊什么筹的成语?
无的放矢
成语拼音:wú de fàng shǐ
成语释义:的:目标;矢:箭。没有目标射箭。比喻盲目做事或说话,没有针对性。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射义》:“譬之于射,若的不正,矢无所定矣。”
成语典故:无的放矢
宋玉在楚国很有名,楚王很器重他。宋玉是当时最著名的辩士,可屈原却很看不起宋玉。(按:屈原比宋玉早。屈原被免职流放时曾经过宋玉家,对宋玉不帮助自己,非常生气,回来后写了《对楚王问》一文,在文中讽刺宋玉一番,说宋玉喜欢“偷巫之衣”,有“登高赋诗”的爱好。)楚王听说屈原不满宋玉,就问宋玉道:“屈原经常讲你的坏话,他对人说,你很贪图名利而谄谀奉承国王,又不仁义,还偷着巫山神女的衣服,写什么《高唐》、《神女》的文学作品,你真的如此吗?”宋玉就为楚王讲了一段十分生动的故事。他说某天有个人从都城郢乘船出发了,顺流而下到别的国家去做买卖。这一天他顺风而行,船儿张着满帆往前驶,这人正陶醉在优美的山水中,悠闲的哼着小调忽然一阵风把他帽给吹掉了,这人赶快伸手去抓,没有抓住,望着被吹掉的帽子随风飘去,越去越远,帽子被江水卷走了。他叹了口气。船又朝前驶了,一会儿,这人突然惊喜道:“我的帽子好运气真大!你看,被风吹落到江中不顺流而下,反而借风反漂上来。”楚王问道:“真有此事?”宋玉答:“没有这种事,也没有这个人。”楚王又问道:“没有为什么讲?”宋玉答到:“是打比方。”楚王问:“打什么比方?”宋玉说:“这是无的射箭,无端猜疑呀!”楚王不解,宋玉慢慢讲起道:“从前有个楚国人,很善于射猛虎。他只要往那里一站,猛虎吓得没命逃,山上的野兽被他慑服了。此人很扬扬自得,到处炫耀自己的本领。有一次,他到郊外走,看见一条大蛇,他想起自己平时老是一边射一边骂别人畜生,这回碰到畜生了,就准备射一下。抬头一看,又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就说:‘哎呀!我怎么碰到的这东西!既不是老虎,又不是兔子。射吧,又看不见东西,不射吧,又不甘心。’最后他还是搭上箭,拉满弓就射了。结果呢,他离蛇很远,一箭没射中目标,正好旁边有一棵大榆树,把这榆树射了一个大孔。他怕别人耻笑他,赶快跑开。有个人从这树旁走过看见他射的这个孔,别人一问这孔怎么回事,他就比划着讲了半天,编了一大通故事。这件事是被射的无辜的蛇,又无的放矢的人瞎猜疑编出来,跟我的事一个道理。”楚王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用“无的放矢”,这个词语,比方说话或做事不领会中心意思,不抓住要领,没有针对性,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