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什么纠?
子鼠未羊,丑牛辰龙,寅虎午马,卯兔申猴,辰龙酉鸡,已蛇亥猪,子鼠丑牛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将动物作为神灵祭祀、祈福消灾;进入文明阶段后,又用动物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就有了作为姓氏的“牛”和“羊”,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牛”和“羊”等动物的繁殖特征,可能已经有了“六畜”的概念。
在考古发掘中,最著名的“六畜”实物资料是新石器时代山西万荣王官遗址发现的猪骨。这具骨骼属于未成年的小型猪,应属家畜而不是野生的野猪。此外还有羊骨、狗骨等。根据这些动物遗骨的出土位置,考古学家推测这里曾经有围墙建筑,而且是一处聚落形式的居住区。
在这里,很可能形成了早期人类的“氏族村落”。这个氏族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的家畜有猪、羊、狗等,而这些家畜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则是猪。从这个遗址命名的来源——“王官”,也可以看出“猪”的重要性。
从出土的动物骨骼来看,这里的“六畜”应该是作为食物来源的。但是为什么非要强调是“家畜”呢?因为“养”这个行为代表了这种动物与人类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已经成为这个部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间的竞争变得残酷起来,一攻一守之间,武器的更新迭代让人类学会了更多生存的技巧——围城打援、夜袭敌人后方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猪、羊等家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于是,家畜的意义不再仅仅作为食物,而是变成了重要的劳动工具和战斗伙伴,它们身上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驯服了家畜,才有了家畜的象征意义上的转变:它变成了代表一个家族、部落甚至国家的象征。而在所有的家畜中,猪是最具有“符号性”的动物:它的体型大,食量多,养殖时间长(一年左右),从孕育到出生过程也充满戏剧性。
在中国古代,尤其重视猪种的品质。《礼记·郊特牲》载:“郊之祭也……羊羹,美而荐焉,祀其所以祭祀也。酒醴,盛之以大斗,言飨喜也。”意思是说,人们在祭祀天地的时候,要用最好的猪作供品。
而到了汉代,汉文帝为了鼓励养猪,还直接下诏令:猪品种好,肉味美的多赏赐酒;猪长势快,三个月就出栏的上交财政的粮食也可以多得些。在这种政策的激励下,民间养猪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