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入秋是哪天?
我也不知道,所以来知乎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查了查,中国天气网提供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入秋的日期。 中国天气网上的数据,是以“气温”作为判断依据的——即当某地5天连续平均气温低于22℃时,认为这里已经“入秋日”。 根据这个标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天都是从8月末到9月初开始,而南方地区(长江以南)大多要到中秋甚至国庆节以后才能正式入秋。 但我觉得用“气温”作为判断依据有所不妥。
原因如下: 1、在气象学上,“入秋”的概念比“入冬”更敏感和严格,因为后者要求当地连续几天出现-5℃(相当于北京冬天下大雪时的极端低温)以下的温度,前者则只需满足当地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即可。所以从“气温”的角度来说,确实应该提前半个月左右时间。但天气系统是有惯性的,往往在气温降下来之前,风就已经先凉下来了。因此用降温幅度来判断是否“入秋”似乎更加合适一些。
2、在中国大陆,除了华南和西南地区,大多数地方的秋季都是干燥、少雨、晴朗的多。所以用“气温”作为判断依据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秋季,阳光照射的时间增多,紫外线增加,人体皮肤受到的照射时间增加,因此人体散热增加,对外界冷热反应很灵敏,为了保持体温恒定,中枢神经系统会发出指令让呼吸系统加大气体的交换,以获取足够的氧气来完成新陈代谢,进而引起出汗等生理现象。这些生理变化,都会导致体表温度升高,感觉上的舒适度下降,从而让人体产生一种“冷”的感觉。这种由高温高湿环境下突然进入到干冷环境下的“冷热”感,会让原本根据气温形成的“入秋”概念变得模糊起来。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高温高湿的环境让秋季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这时候再用5天的平均温度来定义“秋”的意义就显得有些牵强了——难道这5天里前4天都得热到发狂然后最后一天的凌晨突然进入深秋吗? 因此我想用“温差”“干湿”以及“风”等多个指标综合来定义“秋分”这个时间点,它代表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即白天与夜晚的时间相同,高温和低温之间的温差达到最大值;而秋分以前或以后的气候特征可以用“昼夜温差”,“空气湿度”以及“风力”等指标来表示。
3、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潮湿,夏季高温多雨;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而在两湖川渝黔湘赣浙闽粤等地,因受地形影响,还有盆地和丘陵,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相对更高,降水更丰富,风速更小。在这些地区,用平均气温来界定“立秋”和“秋分”显然是不合适的。 而采用“温差”“湿度”以及“风”等多个指标来衡量,可能才更加合理。